苗族住在哪里?
【贵州是苗族人口最多的省份】
贵州苗族的风俗习惯:
1.一夫一妻制。 1949年以前,苗族实行一夫一妻制,除少数原配不育,有一夫多妻制外。苗族一般不与其他民族通婚。具有不同服饰的同一民族的分支很少或从不通婚。苗族禁止家庭内通婚。在黔东地区,即使是被视为兄弟的人,也被视为同宗成员,其子女也是兄弟姐妹,不能通婚。近几十年来,我认识到姨舅联姻是不科学的,改变了姨表联姻的旧俗。
2.自由恋爱。越是集中的地区,苗族在婚姻上就越独立,这是通过青年男女亲自参加“有方”社会活动来实现的。即使是那些经父母安排,只订婚未结婚的人,仍可以自由参加正常的“旅游”社交活动。黔东南青年男女的“油坊”社交活动,一般在喜庆或节日的白天进行。届时,小伙子们会到各家村子附近的固定操场吹口哨,发出“哦嗬”的声音,唱着请柬。姑娘们一听,就知道小伙子到了,就会悄悄地邀请对方去见见小伙子。 ,互相介绍,交谈,交流知识,互相唱歌。如此重复多次,找到自己喜欢的人,然后进一步单独交谈,建立关系。有的地方每晚都举行。各村小伙子吃完饭后,三五成群地到不同家庭的村子去“游览”。黔西北苗族的社会活动称为“玩花斯”。节日期间(即正月初一至十五、五月初五等),未婚青年男子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妇女聚集在几个村庄的山坡上,相互介绍、交谈、唱歌等,如果一见钟情,可以倾诉爱意。楚雄地区的苗族几十年前,云南还有“姑娘房”的习俗,即集体办两间酒馆,供未婚青年男女下班后休息或分房住宿,她们唱歌给女孩听。另外,云南红河部分苗族地区有“抢姑娘”的陋习,如果姑娘被抢走,不同意,可以回去;如果姑娘愿意,双方就回去通知父母,准备婚礼。居住在湘西地区,包括黔东北部、湖北西部、四川东南角的苗族妇女,也必须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与“姑娘”签订婚约。广荣水苗族自治县青年男女到女方家,在火坑旁谈心、对歌等。经过多次“与女孩坐在一起”,关系融洽后即可建立恋爱关系。
3。订婚。苗族通行自由恋爱后,男方可以请媒人到女方家正式提亲。总体来说,媒婆上门的次数是越来越多了。俗称“多请亲更有价值”。如果女方家人同意,就可以举行订婚仪式。但各地苗族的具体仪式却有所不同。在湘西地区,如果这个女孩一家人定要订婚,只有家人喝酒表示同意后,订婚才算正式。然后男方家会选个吉日给女方家送礼,即送糯米糕、茶油、酒肉等。女方家还请家人吃饭喝酒。两天三夜。仪式结束后,新郎家人选择结婚的日子。在川、黔、滇交界处的苗族,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订婚。往往媒人会说,某户人家要你的姑娘挑水喝。如果女方同意,媒婆就会回来召见男方父母,择吉日成亲。如果婚姻是由父母包办的,新郎父母会先杀一只羊,送到女方家。女人会保留哈尔羊的f头,留下另一半带回新郎家,以示不会增加新郎家的负担,表达结婚的意愿。之后,男方家人请媒人带上一对鸡、一袋炒面和一些鸡蛋到女方家,表示订婚的意向。这被视为完成订婚手续;如果女方不同意,他们就杀一只羊送到男方家以表达自己的意愿。返回礼物。男女双方商定婚期后,双方父母积极准备礼物、食物,并物色两到三名伴郎、伴娘。
4.结婚。苗族的婚礼通常非常隆重。届时,男女主人杀猪宰羊,招待乡亲和宾客。一般包括送新娘、迎新娘等程序。但不同地方的婚礼仪式有所不同。 F又如,在四川、贵州、云南地区,苗族举行婚礼时,新郎家杀一头猪,一对鸡,几壶酒,一些鸡蛋,一头活牛,新郎的伴郎送给女家作为接新娘的礼物。 。他们在女方家住了一两天,女方还杀了一头猪来接待,留下一半给男方回礼。与此同时,新娘和伴娘跟随新郎和伴郎前往新郎家。路上,新郎的两名男子在前面带路,新娘和伴娘在后面,挑选礼物的人走在最后。当新娘到达新郎家时,新郎的父母出来迎接新娘和伴娘。晚餐时,新娘和伴娘坐在一桌,新郎和伴郎坐在另一桌,其他人随意坐着。晚上,青年男女唱歌、吹笛子、吹口琴等;的e老人也参与唱歌,热闹极了。在湘西地区,迎亲队伍到门口时,新娘家首先关门,宾主同时放鞭炮。新郎家从门缝送来一袋钱,称为“开场礼”,然后女家开门迎接新娘。早餐后,举行婚礼,表弟将新娘抬上花轿。陪同新娘的除了亲戚之外,还有她的女朋友、既有孩子的“姐夫”,还有歌手。新娘的闺蜜们都身着盛装,只有当新娘跨过筛子进入新郎家时,她们才知道新娘是谁。进门后,他们没有去拜,而是走到火坑边坐下。司仪请新郎新娘喝一杯酒,吃一块肉托格然后用一盆祛邪药水洗脸。婚礼司仪唱完《红石歌》后,晚宴结束后,双方歌手对唱。婚礼将持续三天,直至婚礼结束。回到门口。苗族有婚嫁回娘家的习俗,即新娘嫁入男家后必须返回娘家。但什么时候回来,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回到娘家,仪式的复杂程度。一切都因地而异。在有些地方,只有回家后才能发生性行为。例如,在湘西,婚礼后三天内,新娘和新郎只能见面,不能同居,直到回娘家在父母家住一晚,第二天再回到新郎家。这一夜是新郎新娘的新婚之夜。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新娘子哈在婆家住了一两个月,新郎就要陪新娘回娘家住几天,再回男方父母那里住。在黔东南州,送新娘回家是苗族最隆重的婚礼礼仪。带女方到男方家参加订婚仪式是当地流行的习俗。订婚后第三天,女家派了几个姑娘给新娘送衣服,新郎家主动送来了两坛米酒、两条猪腿、一担糯米、一担糯米糕,两个筛子大的大饼,鸡鸭等等,有的还送一担米。届时,男方会根据女方父母的要求,邀请家里的青年男女陪同新娘回屋。新郎将留在家中,不能参加伴游。回到女方家的那天晚上,新娘的衣服家家户户设宴款待宾客,并邀请家里的青年男女作伴。男人们在不同的桌子上吃饭。席间,主宾歌手开始互相对唱苗族古歌,互相询问民族历史知识,边唱歌边互相敬酒。这是一个相互学习和传授苗族历史文化的绝佳机会。第二天吃完早饭,客人们纷纷前来邀请客人到家中做客,全村人喝酒唱歌不断,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宾客们挨家挨户拜访,最后回到女方家吃完告别餐后,准备返回新郎家。这时,男方要给女方家人送礼金。主人会赠送白布手帕和礼物。客人离开时,全村男女都出来送行。当他们走路时出了村子,新娘村的姑娘们就围着小伙子讨要彩色花线。随即,宾主再次响起送别歌声,返乡仪式结束,新娘留在父母身边。此后,逢年过节或农忙时,男家都会派人来接新娘。住几天后,她就回娘家住。这样重复了很多次,最后新郎的母亲去接新娘,然后她就住进了夫家,开始和丈夫一起生活。现在这种习俗已经逐渐改变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