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伦人的生活习俗
古巴比伦与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希腊语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起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幼发拉底河)——苏美尔地区(中下游)。美索波塔是古代巴比伦的所在地,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公元前3500年进入文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250年期间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鼎盛时期。旧约称其为示拿之地。两河两岸因河水泛滥而沉积的肥沃土壤,历史上被称为新月沃土(南美洲与金三角齐名的地区可称为罪恶新月)。由于这两条河不像尼罗河那样定期泛滥,所以时间必须由ob来确定服务于天象。生活在下游的苏美尔人发明了农历,以月亮的盈亏作为计时标准,将一年分为12个月,共354天。他们还发明了闰月,并安排了与阳历不同的11天。把一小时分成60分钟,一周7天。他还能解分数、加、减、乘、除四种算术运算,解一变量的二次方程,并发明了十进制和十六进制方法。他们把圆分成360度,知道π大约为3。它甚至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和一些圆锥体的体积。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最先发明了表意和象征性的象形文字,因为这些文字大多刻在砖块、石头或黑色玄武岩上。泥板上的笔画很重,痕迹很深,文字锋利锋利,形似木楔,故称楔形文字。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相传这座花园是当时国王为公主建造的。随后的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两河文明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希腊人从那里学习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犹太人从那里学习神学并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阿拉伯人从那里学习了建筑,并用它来教育整个中世纪野蛮的欧洲。约公元前2000年,亚摩利人建立巴比伦王国,以巴比伦城为首都。公元前1792年,汉谟拉比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但并不是最早的。最早的一个是大约填写《乌尔南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刻在一根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公元前689年,巴比伦王国被亚述灭亡。公元前605年,新巴比伦王国灭亡了亚述。后来寺庙祭司集团上台,最终在公元前538年,被伊朗高原上的波斯人征服,并由此灭亡。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结束了。 《一代网》古代巴比伦的悲哀!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两河之间的地方)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巴比伦——公元前19世纪左右(中国夏朝时期)的文明;该地区缺乏天然屏障,导致古巴比伦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地方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条河流之间”。每次冲刺g、当高原上的积雪融化时,这两条河流在美索不达米亚泛滥。尤其是下游地区,地势较低,几乎完全被淹没。流传至今的一则巴比伦神话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情况:巴比伦国王的一位祖先梦见自己遇到了神仙。上帝告诉他,洪水将淹没大地,以惩罚人类的罪孽。因为他一直对神很虔诚,所以神要拯救他。这个人听从了上帝的指示,建造了一艘方舟,并把他全家搬上了方舟,还有一些动物和一些种子。不久之后,乌云密布,黑暗笼罩大地,狂风暴雨袭来,滔天洪水淹没了一切生灵。无边无际的水面上,只有方舟漂浮着。第七天,风停了,河水也平静了。这时,方舟飘到了一座山上。船上的人把方舟里的动物放了出来,把种子撒在山上。ns。地球上的生命又开始了。许多人类民族的神话都受到巴比伦这个古老传说的影响。西方著名的诺亚方舟的故事也是由这个传说演变而来:一个名叫诺亚的人按照上帝的命令建造了一艘方舟,全家人坐在上面,躲过了洪水的侵袭。当洪水退去时,诺亚放出了一只鸽子。不久,鸽子嘴里叼着一片新捻的橄榄叶飞回来了,让诺亚知道洪水已经退去,一切都恢复了生机。后来西方人把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当然,无论是神灵还是和平鸽,都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和平与幸福。战胜洪水,还得靠人民自己。在与洪水的斗争中,巴比伦人学会了修建堤坝、水坝和运河来创造河流。当洪水被抑制后,他们像埃及人一样享受到定期河流泛滥的好处。洪水带来了大量淤泥,使土壤变得不那么坚固。h 面非常肥沃。再加上这里阳光强烈,水源充足,农作物年年丰收。据说小麦最早是在巴比伦种植的。居住在巴比伦以北的亚述人非常强大。公元前8世纪(中国已进入春秋时期),亚述成为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巴比伦被它征服,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埃及都纳入其版图。除希腊和意大利外,几乎整个地中海沿岸都被它占领了。亚述的首都叫尼尼微,那里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宫殿。公元前612年,居住在巴比伦的迦勒底人联合东部的米底人进攻阿达。他们手持血淋淋的长矛和盾牌冲进尼尼微。整个城市都被屠杀了,就连孩子们也未能幸免。亚述最后一位国王 Sinsalishikon 连同他的宫殿一起被烧成灰烬。从此,这个庞大的帝国和它的都城从世界上消失了。他是地球的面孔。底格里斯河边有两大堆荒山,据说是尼尼微城的废墟。 1845年,英国人拉亚德在这里挖掘了两座亚述宫殿,发现了著名的人头牛身带翅膀的巨大雕像和许多精美的石雕。随后,他又继续挖掘,三年内又发掘了28座宫殿殿堂。然而,这不是尼尼微,而是另一个亚述城市,名叫卡拉。真正的尼尼微在卡拉以北六十、七十公里处。 1849年,拉亚德在这里发现了西努基国王(公元前700多年)的大宫殿遗址。这座宫殿被米底人烧毁。许多刻有图画和楔形文字的泥板也有被火烧毁的迹象。宫殿的两个图书馆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泥板,上面刻有楔形文字。最大的一块长3米,宽2米多,最小的一块长不到1英寸,只有其上刻有一两行文字。这些泥板是 2,500 多年前的亚述书籍。它们内容丰富,包括历史、法律、宗教和自然科学知识。几年后,考古学家拉萨姆发现了亚述巴尼拔国王的宫殿大厅和另一个宫殿图书馆。图书馆收藏的泥版上刻有许多关于亚述和巴比伦的神话。亚述的宫殿是由数千名奴隶建造的,其中大部分是亚述人在战争中掠夺的囚犯。奴隶干活时,有的戴着铁链、脚镣,有的则用铁绳牢牢地绑在一起。旁边还有拿着武器的士兵注视着。反映这些场景的图片也已出土。尼尼微出土的大量文物让我们清楚地了解了亚述帝国的兴衰历史。迦勒底人击败了亚述,并在巴比伦建立了一个新国家。为了区别于被亚述灭亡的古巴比伦王国,人们称之为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将巴比伦首都建成一座堡垒般的城市。即使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其规模也是惊人的。城市呈方形,每边长22.2公里。城墙高约8.5米,由砖墙和彩绘墙组成。四马战车可以沿着宽阔的城墙行驶。城内有100多座铜门。城墙周围还有一条深护城河。幼发拉底河从城墙下流过,穿城而过。巴比伦城内还有一座大型王宫。宫内建有“空中花园”,被后人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尼布甲尼撒王统治时期(公元前605年—公元前562年),巴比伦国力最为强大。他带兵攻打叙利亚,出兵巴勒斯坦,俘虏红色耶路撒冷,摧毁了犹太王国,并迫使犹太人迁往巴比伦为奴,成为“巴比伦囚犯”。晚年,他还入侵埃及。这十年里,巴比伦的人口达到了十万多,还有来自亚洲各地的商人。奴隶经济得到极大发展。然而,强势的背后,却潜伏着危机。被征服的外国人对巴比伦奴隶主的仇恨和反抗不断发生。本民族的穷人和农民因破产而沦为奴隶,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和利益的冲突也日趋激烈。尼布甲尼撒死后,国内政局立即动荡不安。 6年间,8位国王被废黜,其中2位国王被杀。东方,日益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巴比伦的盟友米底亚,形成大军后援的局面巴比伦。巴比伦的奴隶主忙着争夺权力,享乐不已。他们认为他们的墙又高又坚固,没有人能打破它们。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敌人会利用贯穿城墙的幼发拉底河来入侵。一天晚上,巴比伦的一位年轻王子正在举办狂欢派对。波斯国王居鲁士下令在幼发拉底河上修建水坝,将河水排到水坝的一侧。他的军队从干涸的河床另一侧潜入这座城市,不战而屈人之兵,占领了巴比伦。据说,一些巴比伦商人为波斯人充当中间人。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38年(中国春秋末期)。仅仅存在了88年的新巴比伦王国就灭亡了。巴比伦的繁荣,巴比伦的奇观,巴比伦高高的青铜大门和它的“空中花园”都变成了一堆堆荒山和荒地。从1899年开始,巴比伦遗址逐渐被挖掘出来,使得人们能够更准确地研究它的过去。然而,发掘工作遇到了困难。地下水的冲击使巴比伦古城面临彻底毁灭的危险。如何降低河流水位已成为许多国家专家的研究课题。然而,始终让人担忧的是,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伴随着文明的到来,战争却从未停止过。这片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土地,据说就是圣经中伊甸园的原型。然而,或许正是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它也不断成为政治和战争的舞台。当巴格达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精致的城市时,整个欧洲还处于野蛮状态。它曾经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也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乡。其在科学、哲学方面的成就苏菲和文学在文明史上是无与伦比的。稀有的。纵观两河流域几千年的兴衰史,哪场战争没有毁灭文明?注:古巴比伦是文明发源地的名称;美索不达米亚是现今巴比伦的所在地。 【新月沃地孕育的古老国家】亚洲西部有一片狭长的土地。从地图上看,它的形状像一弯新月,土地肥沃,所以被称为“新月沃土”。在沃土的东边,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平行流淌。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这里的河流经常发洪水,经常造成灾害,但水退后留下的淤泥却有利于农业生产。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建立了许多小奴隶国家。公元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保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古代成文法典。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地方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条河流之间”。每年春天,当高原上的积雪融化时,这两条河流就会在美索不达米亚泛滥。尤其是下游地区,地势较低,几乎完全被淹没。流传至今的一则巴比伦神话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情况:巴比伦国王的一位祖先梦见自己遇到了神仙。上帝告诉他,洪水将淹没大地,以惩罚人类的罪孽。因为他一直对神很虔诚,所以神要拯救他。这个人听从了上帝的指示,建造了一艘方舟,并把他全家搬上了方舟,还有一些动物和一些种子。不久之后,乌云密布,黑暗笼罩大地,狂风暴雨袭来,滔天洪水淹没了一切生灵。无边无际的水面上,只有方舟漂浮着。第七天,风停了,河水也平静了。这时,方舟飘到了一座山上。船上的人把方舟里的动物放了出来,把种子撒在山上。地球上的生命又开始了。许多人类民族的神话都受到巴比伦这个古老传说的影响。西方著名的诺亚方舟的故事也是由这个传说演变而来:一个名叫诺亚的人按照上帝的命令建造了一艘方舟,全家人坐在上面,躲过了洪水的侵袭。当洪水退去时,诺亚放出了一只鸽子。不久,鸽子嘴里叼着一片新捻的橄榄叶飞回来了,让诺亚知道洪水已经退去,一切都恢复了生机。后来西方人把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 %BC%C3%C4%CF%B5%C4%C7%E5%D5%E6%CB%C2/blog/item/671a7f24a62bfc378744f9ae.html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