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习惯看中西文化差异700字作文
进入21世纪以来,跨文化交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地域差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西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的差异和渊源,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不仅可以增加对所学语言和文化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避免不恰当的方式或 行为造成误解和沟通障碍。一、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1、理性的西方人更注重营养和生存。中西饮食文化最大的区别就是侧重点不同,即“营养”和“美味”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在西方国家,食物大多只是一种必要的生存手段和一种交流方式。西方饮食是一个理性的概念,无论食物的色、香、味、形,营养都必须得到保证。烹饪讲究营养,忽视味道,拒绝使用味精,认为味精是一种既没有营养又没有副作用的化工产品;生吃的蔬菜不仅有西红柿、生菜,甚至还有白菜、西兰花。 “沙拉”就像一盘饲料,让我们难以下咽。虽然现在的中国人也注重营养保健,也知道蔬菜炒热的时候会损失一些维生素,生吃可以避免损失,但他们还是更喜欢选择前者,因为习惯,因为味道确实好很多。2、感性的中国人追求美味和享受。在中国,有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味为先”。味道是烹饪的最高标准。在中国人眼里,“吃”不仅仅是为了饱腹感,更不是为了营养。有时他们吃饱了还吃东西。这是因为他们经不起“美味”的诱惑,无法享受味道。但从西方理性饮食的角度来看,这种超负荷的饮食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对人体也有危害。虽然中国人注重食疗和营养,非常注重通过饮食来养生、滋补,但我们的烹饪却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导致很多营养成分的流失和破坏。因此,营养问题可能是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 3、西餐烹饪遵循规范、科学。西方人强调科学和营养,所以整个烹饪过程都严格遵循科学规范。多发性硬化症。食谱的使用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西方人买菜、做菜总是用菜谱,但相比之下,还是很机械的事情,这就导致了西餐的一个缺点——缺乏特色。当人们在异国他乡,想要品尝当地美食时,没有人会选择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食物。此外,标准化烹饪甚至要求配料精确、调料添加精确到克、烹饪时间精确到秒。由于西餐的标准化,所以没有什么创意。令西方人无法理解的是,中国烹饪不但不追求精确的标准化,反而宣扬随意性。在看中国菜谱时,我们常常发现原料的准备量和调料的添加量是模糊的概念。而且,在中国烹饪中,不仅各大菜系都有自己的风味和特色,而且即使同一菜系的同一道菜,配菜和各种调味料的搭配也会根据厨师的个人喜好而变化。同样的“麻婆豆腐”,给四川顾客做的和给苏州顾客准备的,所用的调料肯定是不一样的。在西方,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不同食客来说,一道菜保持不变。 4、崇尚自由的西方人看重区别和个性。这种“和”与“分”的文化特征在中西饮食文化中也有明显的体现。西餐中除了少数汤菜外,主菜中的各种食材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关系。鱼就是鱼,牛排就是牛排。即使有组合,也是在盘子上完成的,体现了“西方讲究区分”的社会文化。这种讲究区分的社会文化也体现在就餐方式上。西方人追求分餐制m 并尊重人们的个性和自我。西方流行的自助餐形式更多的是大家一起吃,缺乏中国人一起聊天、玩乐的氛围。 5、向往和谐的中国人,讲究和谐、完整。中国人历来把“和”、“和”视为最美的境界。音乐讲究“和”、“唱和”。医学上主张“和体”、“和气”。我们把美好的婚姻称为“天作之合”,而当一切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时,我们称之为“门当户对”。 “和”在烹饪中体现为“五味和和”。因此,中国菜中几乎每一道菜都要用两种以上的原料和多种调料来烹制。中国人把烹饪称为“煮”,美味的创造在于和谐。因此,中国烹饪ng并不像“1+1=2”那么简单,而应该等于“3”甚至更大。总之,中西饮食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差异。当然,这些差异都是相对的。几千年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促成了中西饮食文化的不断融合。全球化下的跨文化交流,使得不同的饮食文化不断互补、兼容。如今,享受东西方独特的美食已成为当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大街上随处可见法国菜、肯德基等进口西餐,中餐馆也开到了世界各地。 2、餐桌礼仪的差异 饮食文化、餐具、用餐方法等一系列餐桌礼仪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取向。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膳食不仅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也是重要的社交体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要求上也存在很多差异。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可以防止您对他人无礼。 1、一般来说,餐桌氛围的区别是西餐餐桌安静,中餐餐桌动态。西方人平时很活跃,但一坐到餐桌上,就全神贯注,安静地切自己盘子里的中餐。中国人平日里很安静,但一坐到饭桌上就喋喋不休,互相递菜递水。中餐餐桌上的喧闹和西餐餐桌上的寂静,体现了中西饮食文化的根本差异。 2、餐桌礼仪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们参加各种宴会也很有讲究。正餐。然而,在现代习俗的变化和发展中,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也有对传统的继承。还有违反传统文化习俗的情况。比如,吃饭的时候穿的衣服比以前休闲了很多。可以穿中山装、夹克或者套装等,这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变化和发展。这是中西文化的融合,也是中西文化之间最良性的互动。很好的插图。今天,许多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不喜欢吸烟或喝酒,许多人也不喜欢别人在自己的住所吸烟和喝酒。在当今的中国,许多人既抽烟又喝酒。有一种奇怪的社会现象,似乎“不抽烟不喝酒”就无法社交。因此,吸烟、酗酒的“坏习惯”仍然存在于中国人的餐桌上。虽然他们知道我的进攻,他们仍然无法禁止它。想必这就是文化迁移和发展的不完整和不完整的表现。我们要在正确认识和认识文化现象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人文文化发展,提高民族人文素质。 3、座位安排 正式宴会活动的座位安排中西方都很重视。中国人传统上使用八仙桌。对面的门朝上,两侧是侧座。招待客人时,老年人、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在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坐在上座,其他客人依次坐在侧座。西方人用长桌招待客人。男女主持人坐在两端,然后按照男、女的顺序排列座位。男主宾和普通嘉宾。关于餐桌规则,西方人吃饭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当然,如何使用刀叉和筷子也是有规则的。通过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中西餐桌礼仪的比较,不仅体现了各地的文化传统,也体现了不同的民族心理、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社会关系、社交礼仪等。以及社会习俗,即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而中国文化则提倡谦虚、无私奉献、节制和团结合作;西方人平等意识强,家庭结构简单;而中国人的等级观念比较强,家庭结构比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大多是四代同堂。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障碍而误解信息甚至伤害对方的情况并不少见。有时善意的言论可能会让对方感到尴尬,而礼貌的行为可能会被误解为荒谬和粗俗。因此,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研究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就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比较研究的过程中,各自的优缺点都很明显。这种研究有利于文化的良性传递,从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促进民族发展、语言文字和人文文化的发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