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徐州年俗
制作年货
徐州人一般在腊月十五以后就开始制作年货。他们只是买更多的鸡、鱼、肉、蛋之类的东西。另外,腊月二十五以后,还会专门准备一些传统风味食品。比如用麦芽糖炒糖,用炸芝麻叶(分咸甜两种,半生不熟的包子切成菱形,晒干再炸),炸水果(特制土豆),炸丸子(切萝卜)压碎与绿豆面混合制成)等。
另外,保质数日的饺子馅儿需要仔细剁碎,保质的包子、年糕还要蒸熟。二十或三十天。
过年时蒸“年糕”很有讲究。有实心包子、各种馅料的包子、形状奇特的包子(如枣子等)。华和枣山)。其中,有的是吃的,有的是用来祭祖拜神的,有的是用来杀乞丐的,有的是用来养牲畜的(这种馒头不是有钱人家做的)。
由于包子需要多次蒸制,所以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剩下的馒头往往皮干裂。这时的馒头虽然味道不好,但心情却很好,因为徐州人把这种现象称为馒头里的“笑”(笑),预示着新的一年平安、兴旺、喜庆。即使家里出身贫寒,即使不蒸很多馒头,也要留几个馒头等他们“笑”了再吃,以求吉祥。
扫尘
腊月二十七、初八前后,家家户户都要“扫尘”(俗称“掸尘”、“扫屋”),进行一次大扫除。更彻底的室内以及户外和个人卫生清洁。清洁时要注意家具的六面采光和器皿的光亮外观。个人卫生一般在除夕夜或除夕前一天进行。除了洗澡以外,每个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必须做得更好。众所周知,“岁发”不能留。
徐州有除夕夜必须贴春联的习俗。写在红纸上(或叫人在街上写)后,在门板上贴一张大的,在门框上贴一张狭长的,在门楣上贴一张窄短的横联。除门联外,将许多红纸方剪成四角朝上的方形(俗称斗方),写上“福”、“寿”、“禧”等字样,贴在上面家具或大型器皿(有的将文字画成图像,使之成为文字)如祝福、长寿、幸福)。
另外,在红纸上写(或画)水缸上的青龙和磨(或面缸)上的白虎。仓库内贴有“建枢纽”字样。大门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幅吉联对联,上书“开门见年”四个字。
祭神祭祖,告别新年
除夕之夜,过年吃的、用的东西都要办完,俗称“忙”。
在这一天,人们常常互相问候:“这一年过得怎么样?大家都很忙!”避免说“完成”。当事情完成后,只能说是“忙忙碌碌”。 ,“都完成了。”
忙完了新年,我们准备祭神祭祖,告别新年。晚餐后,祭祀开始。正房正中墙壁上有神轴(或观世音菩萨像,或关云昌或财神,取决于每个人的信仰)。);神轴底部有一张长桌,作为告白之用,桌上摆着迎接新年的食物,如枣山、枣包子、饺子等。
另外,五添加了板栗、白果、红枣、桂圆、核桃等多种干果,俗称“苏贡”。供品前摆有香炉、香烛等,桌前摆有方桌。方桌上放着一盏点燃的铜灯和一对铜铃。桌子前的地面上又铺了一块红地毯,供跪拜之用。
侧室设有祖先神位,各种陈设如祭品。但五种干果换成鸡、鱼、肉、丸子、海鲜,俗称“肉祭”。
晚上八点左右之后,全家换上新衣服,妇女们戴上首饰,盛装打扮,准备祭祀神灵。
祭神前,院内要焚烧松柏籽壳。这种谷物被称为“瓯穗”(徐州话,物体燃烧时没有火焰,只有烟雾。这种燃烧状态与“瓯”谐音。瓯也是双的,有吉祥的意思)。
“旧年”过后,仪式开始。先喝三杯酒,点上通宵蜡烛(一种特制的红蜡烛),上上大香,将天地密码插在香炉里,在桌前点燃。 “元宝”(用锡纸糊制成),先拜神像。每次祈祷时,敲响铜铃,将酒撒在地上;同时放鞭炮,俗称“迎神”(民间传说除夕之夜,神仙下界)。你可以参考一下对此,因为我们徐州有句话,一里不流行,十里变规,也就是说,市区和郊区不一定是一样的,大概只有那么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