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百家是什么?
所谓“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其次还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军事家、小说家等。后人简称九家。小说家以外的家庭称为“九流”。俗称“十校九流”即由此而来。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其理论的核心是“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规范就是“礼”。孔子之后儒家分裂,孟子成为战国中期的代表人物。孟子,字轲,字子舆,是孔子孙子斯(名孔季)的弟子。孟子的思想是倒退的,被当时的许多君王认为是不合时宜的。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荀子。荀子名匡,时人尊称他为荀卿。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子,字斋,战国初期鲁国人。
墨子的思想与儒家思想截然相反。反对重官高官制度,主张提拔人才,用人重才,打破了旧的等级观念,做到“官不贵,人不贱”。
代表墨斋思想的是《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根据他的讲义编成的。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尔,字旦,楚国人。他与孔子大约同时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反映他思想的书是《老子》,又称《道德经》,大概是战国时期人们编撰的。
战国时期道教的代表人物是庄周。庄周是宋朝人。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曾任宋代漆园小吏。后来他厌恶官职,“终生不为官”。 《庄子》一书是他和他的弟子们编撰的。
法家主义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的代表人物有李逵、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世法家韩非是集权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
韩非是荀子的弟子,李斯的同学,出生于韩国的一个贵族家庭。 《韩非子》一书是他对早期法家思想的总结。韩非注重吸收各家之长。法家提出了“法”、“术”、“力”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战国时期的“百家之争”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性和复杂性。虽然流派很多,但阶级战线很明确,主要是新兴的地主阶级和没落的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一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的文化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