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的习俗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包括端午节在内的许多传统节日的形成,都与古人的信仰密不可分。在落后的古代社会,古人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充满敬畏,包括动物和天象。出于敬畏之心,古人每逢特殊节日都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以寻求神的庇护。端午节就是这样一步步演变而来的。

说到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两项习俗活动就是吃粽子和赛龙舟。赛龙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江浙地区因靠近大海而被称为“吴越”吴越人对水有着高度的尊重。对水的敬畏促使吴越人信仰掌管水的龙神。为此,他们还把龙做成了信仰的图腾。

基于吴越人对龙的尊崇,祭龙仪式在他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崇拜龙的众多方式之一就是赛龙舟。这种祭龙活动起源于吴越人的日常生活,因为他们在划船或钓鱼时经常竞相为生活增添乐趣。后来,他们又把这项比赛加入到祭龙活动中,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赛龙舟。还有浙江宁波发现的河姆渡遗址资料表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独木舟了。

不过,比起这个赛龙舟的起源,更多人熟悉的赛龙舟的起源是这与屈原有关。这些人认为,赛龙舟习俗的起源是因为屈原死在江里后,人们驾船到江里打捞屈原的尸体,赛龙舟便应运而生。但事实上,赛龙舟的习俗早在这之前就已形成。另外,端午节其实与屈原无关。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说法,其实是一种误传。

端午节赛龙舟的民间习俗始于楚国,为纪念屈原,各地赛龙舟有着不同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