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州遵义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2016年,遵义市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2697.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1.3亿元,同比增长38.6%,分别为36.3%。 2017年1月至10月,接待红色旅游游客3068.5万人次,同比增长40.9%,其中国庆、中秋黄金周期间接待红色旅游游客184.5万人次,全年接待红色旅游游客184.5万人次。同比增长52.1%。

2.贵州遵义旅游资源调查样本报告

遵义市是历史文化名城、革命圣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黔北粮仓”,是享誉世界的中国酒文化的发源地。著名城市。遵义是贵州省第二大城市,辖14个县(市、区)。遵义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有28个民族居住在那里的仡佬族和苗族等群体。遵义是北接川渝地区长江、南接两广地区出海的重要交通节点。

遵义市地处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区,地势高低起伏。地貌类型复杂,大部分为溶蚀地貌区、溶蚀构造地貌区和侵蚀地貌区。西部的习水-赤水地区为丹霞地貌。气候受季风影响很大。森林覆盖率60.48%。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遵义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自然遗产1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处​​; 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个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1个。

3.遵义旅游资源调查结果报告贵州旅游

2020年,遵义接待游客109.34万人次。其中,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的景区(点)有遵义会议会址景区、仁怀茅台酒小镇景区、习水四渡赤水纪念馆、赤水瀑布景区、凤岗茶海心景区、中国傩等。风景区 包括市区在内的11个景点。

在旅游住宿设施接待方面,全市57家监测饭店共接待游客4.62万人次,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2.08%。其中,四星级酒店客房平均出租率为63.5%,三星级酒店客房平均出租率为68.8%。假期期间,平均客房出租率在80%以上的酒店有10家,包括遵义宾馆、习水绿洲宾馆、赤水宾馆、吴川丹莎宾馆等。

4.遵义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遵义市中心周边地区

5.贵阳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贵州是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独特的喀斯特自然风光和浓郁纯朴的少数民族风情构成了其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开发具有独特的魅力。贵州旅游具有以下主要优势:

1.资源优势

贵州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类型多、形态多的特点。他们是世界上15个发达国家之一。贵州主要自然旅游资源有山地、高原、洞穴、泉水、瀑布、野生动物等10种。贵州风景名胜众多,有4个世界自然遗产(荔波、赤水、施秉喀斯特、梵净山)。凭借先天的喀斯特风光和多元化的生态环境,贵州现已成为我国众多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第一省。贵州拥有5A级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0个。国家地质公园、1000多个少数民族节日。

2.气候优势

贵州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雨量充沛,紫外线强度较低。 ,有“天然氧吧”、“天然空调”之美誉。贵州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成为全国众多游客夏季避暑胜地,对游客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3.产品优势

贵州的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非常独特。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原生态”。这里不仅有荔波这样的世界自然遗产,还有世界第三大瀑布黄果树瀑布,还有世界地质公园——魅力织金洞、贵州高原魂,还有遍布全国的乡村旅游景点。省。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为游客提供回归自然、回归自然的体验,在旅游业发展上拥有强大的市场优势。

4.区位优势

贵州位于西南地区东南部。周边省市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较快,旅游消费能力较强,客源充足。不仅方便接待东南沿海及港澳台地区游客观光休闲度假,也是内地游客前往沿海开发区旅游的重要通道,有利于过境旅游发展。特别是随着贵州省公路“六横七纵八联”交通框架的建设和贵广高铁、高速公路的开通,渝黔高速公路高铁、沪昆高铁等,贵州的区位优势大大增强。

6.贵州省旅游资源

云贵川的共有资源包括旅游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云南森林资源、竹子资源、经济林木、林副产品、山林特产资源丰富。云南素有“药物宝库”、“香料之乡”之称。云南素有“天然花园”之称,堪称“花卉王国”。云南还拥有丰富的经济作物、食用菌及植物、野生动物资源。云南是我国矿产资源极其丰富的宝地。云南还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地热资源、煤炭资源、太阳能资源。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四川旅游、水电、生态、矿产资源优势明显。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大熊猫故乡卧龙自然保护区等世界级旅游景点闻名遐尔。

7.贵州省旅游资源个人问卷

小学至初中为义务教育。 2022年,贵阳市义务教育实行分区招生,进行入学考试。六年级下学期有一次素质考核,主要分为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历史、人文、艺术等全方位知识。

3月、4月,部分中学私自进行入学选拔考试,主要测试数学、英语、语文(部分学校不直接参加考试),但后来被叫停并取消由教育部门。

8.遵义市旅游资源评价

遵义旅游区是西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川渝黔金三角旅游区的重点景区,国际旅游热点中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长江三峡。 。初步统计,遵义市拥有自然生态、人文景观、社会资源3大类、40个品种、100多个风景名胜区(点)。其中,国家级资源14项,省级资源75项。遵义山清水秀,风景独特,以山、水、林、洞为主要特色。

截至2016年,遵义市拥有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赤水风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6个(习水、娄山关、睢阳宽水、仁怀茅台、余庆大乌河、湄潭梅江); 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水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习水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九道水国家森林公园、珠海国家森林公园、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4个(西水飞国家森林公园鸽子、杉木王、遵义娄山关、大坂水); 1个国家地质公园(双鹤洞国家地质公园); 21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遵义会议会址旅游区、赤水瀑布风景区、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水上大天门旅游风景区、四渡赤水纪念馆、中国丹霞谷旅游风景区、汇川区娄山关风景区、湄潭世界第一壶茶文化旅游风景区、赤水竹海旅游风景区、玉清飞龙寨风景区、赤水市佛光岩风景区、凤岗茶海心风景区、仁怀市中国酒文化城、湄潭茶海生态园风景区、吴川仡佬族文化旅游风景区、赤水四洞沟旅游风景区、睢阳双鹤洞旅游风景区、仁怀茅台酒小镇、桐子山坪旅游风景区、汇川海龙屯旅游风景区、绥阳红果树旅游风景区)。

红色旅游景点包括: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四渡赤水纪念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红军大街、红军遵义总政部旧址、红军遵义保卫指挥部旧址、狗八会议旧址、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遵义会议展览馆、娄山关摩崖石刻等。

自然之旅景观包括:中国侏罗纪公园、睢阳九道门、梨园草场旅游度假区、宽水纳土保护区、习水长菜沟风景区、红石野谷(杨家岩)风景区、五竹峰风景区、赤水卡利亚菲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玉清飞龙湖、双鹤洞国家地质公园、三岔河旅游度假区、赤水十丈洞风景区、云门墩旅游度假区、遵义三阁公园、遵义枫香温泉、凤凰山森林公园等。

景点有:赤水古城、玛瑙山军营、香山寺、桃溪寺、海龙屯军事旧址、丙安古镇、杨参墓、金顶山等。

茶镇游览的风景包括:

茶海风景区的中心是中国西部的一片茶海,有茶林、茶林。茶海之心 紫薇堂茶村等自然风光。

湄潭位于遵义东南侧,距遵义70多公里。是中国名茶之乡。它位于云南省——贵州高原,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

9.遵义旅游市场分析

遵义红色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遵义红色旅游集团”或“红色旅游集团”)是遵义市委直属大型国有企业中国共产党和遵义市人民政府。旅游企业。遵义红色旅游集团以红色文化元素为主题,整合遵义旅游资源,力争三年上市,力争成为“中国红色旅游航母”。主要从事旅游景区开发、投资;旅游产品开发、贸易及旅游展览;旅游项目规划建设、旅游地产开发;旅游休闲娱乐投资与开发;旅游商品开发及运营;文化产业项目开发与管理;发展高端旅游产品及运营项目。遵义红色旅游集团是第二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其牵头建设的遵义古城红色文化旅游综合体于2014年列入第六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荐名单。来边头条

集团下属遵义宾馆有限公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旅游资源开发公司、大追站旅行社、劳务有限公司、酒类有限公司、福都运输公司、物业管理分公司、大转接待中心等9个分公司(子公司),以及行政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战略发展部、党组监察部、文化宣传部、投(融资)部、项目管理部、安全部等10个部门产品科室和红军街道服务中心,现有员工420余人。来边头条

10.贵州旅游资源开发调查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领略红色文化;在黄果树瀑布景区,刷脸入园,享受智慧旅游的便利;在西江千户苗寨,喝一杯“高山流水”,感受苗寨的陶醉与热情;在万峰林上那会村,租一辆自行车,徜徉在田园山水间……

娄山关游客参观红军战役遗址陈列馆 罗星汉 摄

自然风光、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贵州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们要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为贵州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指引。

近年来,贵州始终把旅游业作为保住发展生产的关键。作为贵州旅游产业两条底线的重要战略支撑,在加快打造“双一流”目的地、加快贵州建设多彩旅游强省进程中,全省旅游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供需两旺,旅游复苏强劲

2021年“端午”假期期间,各类旅游需求叠加,回乡探亲、全家旅游、小团自由行等让贵州旅游市场不断向好。第三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三天小长假期间,贵州共接待游客1544.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93亿元。

其中,传统节日,施秉、镇远、思南等地举办的龙舟赛,已成为端午假期盛大的民间文化大合唱。青岩古镇、山里江南等景区打造的夜游项目,都繁荣了贵州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

镇远端午节龙舟赛 龙顺伟 摄

旅游消费的有序释放得益于供需双方的共同努力。

专家指出,从需求端看,要继续强化消费激励和消费引导,把扩大旅游消费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结合起来;从供给侧来看,我们应该继续丰富和优化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旅游供给升级。以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引领和创造旅游新需求。

贵州充分把握旅游产业“流量经济”、“形象经济”、“眼球经济”特点,多年来深耕国际国内客源市场定期开展各类营销活动,推出旅游包机专列激励、景区门票半价等优惠政策,为旅游业“井喷”发展发挥了显着作用。同时,“十三五”以来,我省累计推出新项目、新业态588个。不断丰富旅游市场产品供给。

文旅携手,构筑诗与远方

6月28日,全新升级的“夜游黄果树”如期而至。以巨大瀑布为背景,十余场光影互动和真人表演,将贵州的原生态和多元民族文化与山水相连,令人目不暇接,为游客提供了一场贵州民族文化的盛宴具有独特的“黄果树风格”。

6月28日,游客在黄果树瀑布景区观赏黄果树瀑布夜景。摄影:陈曦

“以前以为来黄果树只是为了看瀑布,但现在我能感受到更丰富的文化。游客马祥对这次夜游非常满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贵州旅游已经从“有什么有、有没有缺”的发展阶段发展到“有内涵、有内涵”的发展阶段。一个“好坏、精不精”的阶段,旅游业逐渐走向成熟从一味追求数量、规模转向追求质量。和品质转型。其中,文化与旅游一次次携手,催生了一系列热门的文旅融合产品。

作为红军长征活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省份,贵州红色文化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被赋予了红军长征“重点建设区”的使命。国家建设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今年以来,贵州将红色旅游资源与文化、科技、娱乐等产业融合,设计出体验式、趣味性的“旅游+学习”产品,受到市场青睐。

在铜仁朱砂古镇,千年汞矿因文化旅游的发展,实现了资源依赖的华丽转身。古镇的矿业文化已成为我是无数中老年游客重返青春的旅游胜地。在西江千户苗寨,古老的民族文化与现代时尚生活碰撞,创造出奇妙多彩的山地世界,让每一位游客只要背上行囊,就可以拥抱诗与远方。

一体化发展,展现综合效益

今年30岁的解说员王小野是尧山古村景区的服务明星。 7月1日,王小野在家中接待了著名作家叶欣一行。

“我以前没想到会做这份工作,更没想到我的家乡会成为一个风景区。”曾在广东、江苏、浙江多地打工的王小野,能够在家工作,得益于荔波“文化+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

陈辉拍摄罗店大小井美景

尧山A区荔波古村落景区,传统村落升级拓展为景区,集瑶绣、陀螺、制陶等传统技艺转化为生产技能,农民老建筑改造成民宿、农产品、手工艺品变成旅游商品,组织群众演出队到景区演出,把农民变成演员。通过这围绕“吃、住、行、购、娱”旅游六大要素的“五个转变”,让尧山人民在享受旅游的同时,也有了更宽的增收途径。

2014年至2019年,贵州接待游客人数从3.21亿人次增长到11.3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895.98亿元增长到123188.6亿元。特别是2016年以来,文化旅游累计惠及贫困人口112.43万人,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更多让更多贫困群众分享了文化旅游发展红利。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业渗透力大、融合度高、拉动力强。不仅可以通过“旅游+”或“+旅游”模式与一、二、三产业各领域融合发展,形成新产品、新业态;它还可以与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事业相融合,也有相互交叉、嫁接、综合发展的基础。

当前,贵州正通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并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化”中,“旅游产业化”作为吉兹比较优势最明显的“一化”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党组书记谢念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