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谢
1.姓氏由来

谢姓有三个渊源:

1 谢姓出自蒋姓,是炎帝后裔沈伯的后裔。相传炎帝住在江边,以江为姓。商代,有后裔的孤竹君长子伯益与叔齐一起投奔周朝。周朝以后,他们反对武王伐商。武王灭商后,他们逃到首阳山,因不吃周礼而死。他们的后代留在了商朝。成王继位后,封伯益的后裔为沈侯,称他为沈伯氏,是沈家的始祖。厉王时,娶沈伯之女为妾,赐号宣王。宣王继位后,赐封他的伯父沉伯被封为谢国。后来,易氏失去了爵位,楚国于公元前668年灭了申国。按照当时的习俗,他的子孙以新都的名字为姓,称谢。遥望陈留、会稽,历史上被誉为谢氏正宗宗族。正是河南的谢家。

2 源自黄帝之后的任姓。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受其姓的人有14人,即12姓,其中第7姓是任氏。任姓有小车十辆,第一辆是谢州。因周宣王使者召众建谢城,以赐申叔。改邪亡国,子孙离散,遂改姓郭。正是河南的谢家。

3 改姓谢。雅阁据《旧唐书·卜文渊传》记载,谢衍之,魏州人,原为鲜卑部族,姓知勒,后改姓谢。还有河南的谢家。

2。迁徙分布

1 夏商时期,谢国实力较弱,居住在绛水盆地(今陕西省)。

2 西周时期,沈伯改名谢,以加强西周对南方的统治。任姓灭了谢国后,华夏人有的留在那里,有的大部分逃走,但都随了国姓,也就是谢氏。

3 自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谢氏除大部分分布于今河南外,一支迁至山东,一支迁至湖北,一支迁至湖南,迁至四川,后分为三支:一支迁至蜀县。三国时期,晋代有的迁至陕西;其一迁居云南永昌,后发展为当地姓氏;另一支则迁往四川彭水地区和黔北地区。隋唐时期称东邪蛮、西邪蛮、南邪蛮。后来,大多融合为布依族、水族、苗族。韩谢氏的聚居范围扩大到会稽县、江西九江、漳陵等地。其中,会稽县谢氏家族的丁兴旺,已经是颇有名气了。

4晋代,成郡谢氏发展成为名门望族,其中最著名的是阳夏谢氏和从那里迁出的康乐谢氏。西晋末年,黄河流域战乱频繁,大量中原人民南迁江南。谢珩,土生土长的阳夏人,避战乱,迁居会稽宁东山。他在这里繁衍生息,成为谢家最重要的分支。谢衡及其后裔大多在东晋至南朝名声大噪。

5 唐朝时期,河南固始谢氏进入福建泉州。与此同时,谢氏的另一个分支进入福建,居住在福建省宁化县。后有一支由宁化迁至江​​西,于洪武四年(1371年)移民。梅县(广东):另一批从宁化迁往广东大埔,再迁往梅县。

6 到了清代,谢氏不仅遍布中原及南方各省,而且还发展到北方、东北的一些省份。

7 谢氏家族移居海外始于明代。大多由福建、广东迁往台湾,再传至台湾。东南亚及世界其他国家。

3。历史名人

1 谢庆高;今广东省梅州市人。他是一名航海游客。航海四年后回到中国,后定居澳门。着有《海记》一书。

2谢安:东晋人,名安氏。出身贵族家庭,四十多岁入仕,在位时任宰相。孝武帝之臣。淝水之战击败苻坚,保全晋朝。

3 谢玄:东晋名将,字有度,阳夏人,陈郡县。谢安任宰相时,任广陵宰相,组织北方军队。在淝水之战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 谢夷吾:汉人王朝时期,曾极力推举班固的才华。

5谢庄:文学家,燕国人g夏,陈县,曾官至吏部。

6 谢何:南齐著名画家。擅长风俗画、人物画。着有《古代绘画目录》,这是我国最早的绘画理论书籍。

7 谢朓:陈县夏阳人,南齐诗人。他曾在朝廷任职。其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受到李白的极力推荐。他是永明体作家中最有成就的诗人。

8 谢灵运:陈县阳夏人,南朝著名画家、文学家。后迁居会稽。谢玄后裔,曾任永嘉太守。他博览群书,被誉为文学上的“江左第一”。他的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潮流。他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作。es已被后人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