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生活习惯
【人文】
新加坡是一个小国,人口401万,其中20%(约81万)是外国人,以女佣为主,还有约40万外国技术工人、专家和大学生。面积已达600平方公里(其中约100平方公里是多次填海所得)。新加坡公民中,约76%是华人,约13%是外国人,5%是印度人,其余是欧洲和亚洲混血儿。华人中,75%是福建人。因此,新加坡的生活习惯与厦门等地基本相似。四种官方语言是:中文(汉族)、英语、马拉雅拉姆语(泰米尔语)。外资或大多数正式公司通讯均使用英语。所有书面语言均为英语。在菜市场、杂货店、饮食场所,用中文交流很常见。可以这样说:英语就像国内正式场合所说的普通话s,而汉语则是市场上普通人说的当地方言。英语说得不好的中国人在这里不会有太大麻烦。
[工作环境]
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人民都习惯了外国人,不存在瞧不起任何外人的现象(在国内可能还是这样)某些情况和个人)。因此,中国工人,尤其是大学生,在这里不必担心身份缺失等问题。大多数外企都很讲究,所以工作时需要说英语(这部分大概是:底薪2000新币以上,44小时/周)。而对于普通的本土企业来说,老板本身的学历可能有限,也可能接受过中文教育,在工作中可能更倾向于使用中文(中文)。公司这部分的薪酬会很低(1,500-2,000新元,每周50-66小时)。因此,那些英语不好但有文凭和技术的人在新加坡仍然有很大的生存空间。此外,新加坡的所得税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
【薪酬】
新加坡本地工人文化程度低,收入也很低。目前仍有5%的人家庭收入低于500新元(人均低于150新元)。一名普通清洁工的月收入仅为300新元左右。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第一年月薪约为1,800-2,100新元,工人(技术工人)月薪约为S$ 600-1000美元(大概40岁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工资会减少。因此,大多数在新西兰华人工人的基本工资为450-600新元,大学生基本工资为2000新元,也算公民待遇了。其余的轮班津贴、保险等。与公民相同。但大学生通常没有轮班津贴(不在生产线上)。中国人来到新西兰不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低,而是因为劳动力短缺。
【基本消费】
新加坡人一般外出就餐费用每餐约2.3-3.5新币,一天的伙食费约6-8新币(普通熟食中心)。至于住房,只能住居民楼。通常,4人间的费用约为每人每月150新元。 3人间的费用约为170新币/月; 2人一间房的费用约为200新元/月。平时不能自己做饭。拨打中国电话(IP):0.4美元/分钟;公共汽车和出租车比中国稍贵,但比香港便宜得多。
【保险】
员工抵达新西兰时,雇主为员工购买集体保险。最高赔偿额为数万新加坡元。有些公司还提供额外的人寿保险。员工还可以为自己再投保。雇主必须为雇员提供医疗福利、年假、病假和加班费等福利。公司一般还会提供额外的员工福利,如婚假、育儿服务、贷款和补助等。
[汇率]
汇率:100新加坡元兑换453.934元人民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