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骨头是怎么回事?
骨葬俗称“挑骨”。是一种次葬丧葬活动,流行于闽南、客家人、华南地区、琉球及东南亚部分地区。编辑本段 亲人去世后,尸体被埋在土里。尸体腐烂后,将骨头从头到脚取出,擦拭干净,然后从脚到头按顺序放入罐中(当地人称之为金罐),将罐存放在中性的地方。这种安葬仪式与迁徙文化有关,迁徙者可以将祖先的遗骸带回家乡或新居住地,对于客家而言,这与客家的起源有关。客家人原本是来自中原的汉人,为了躲避战乱而背井离乡,希望有一天能回到家乡,让祖先回归根源,所以他们收集尸骨。
有谁知道悬棺葬吗?百越人的风俗习惯
在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等地的一些山崖上,有时可以看到洞穴。那里存放着船形棺材,就是著名的悬棺。有时还可以看到悬崖上插着粗大的横木,横木上放着棺材。
悬棺葬的习俗不仅存在于中国,而且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的居民中也很流行。这种在船上悬棺的习俗由来已久。武夷山莲花峰白崖崖洞内的悬棺,已被证实属于殷商时期。事实上,在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的早期墓葬中,就发现了当时使用的独木舟式船棺。这至少说明船棺悬葬的萌芽在新石器时代。悬棺葬也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福建、江西、广西地区的悬棺葬流行于战国前后,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1978年,中国文物考古学家对一具距离地面51米的船棺进行了研究。这艘“船”长4.89米,宽0.55米,高0.77米。下部为底部,上部为盖。它看起来像一艘坚固而美丽的船。这艘船是用一根原木雕刻而成的,可能使用的是细石器工具。掀开船盖,船中部露出一具长2.27米、深0.44米的棺材。棺材里有一具老人的尸体,穿着麻、丝、棉的衣服。顶部和底部均铺有竹席。陪葬的还有一个乌龟形状的木盘和一些鱼,因为棺材里有很多鱼骨头。这很有可能是提交人生前以捕鱼为生。那么,为什么要用船当棺材呢?
专家认为,丧葬方式实际上是活人生活方式的再现。远古时期,中国东南部有一个部落,名叫百越,那里河流纵横。人们从河里捕获各种鱼和虾。人们还使用船只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船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工具。因此,人们认为人死后,在另一个世界也需要船才能生存。船是用来运送死者灵魂的。
但也有学者认为,船棺的创造是百越人的观念决定的。百越人可能经历过大规模的迁徙。他们相信灵魂的故乡在遥远的地方。只有灵魂回到故乡,逝者才能真正得到安宁。为了让灵魂回到故乡,死者需要一艘船。船载着死者的尸体,也载着死者的灵魂,随水流漂流到灵魂的目的地。
有学者推测,船棺被放置在吊孔内,是出于对死者的尊重。悬棺埋葬的死者在部落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往往是部落的首领。他们死后,人们将他们埋在高处,俯瞰河流。此外,船棺放置在插入悬崖或洞穴中的木桩上,这样敌对部落就无法破坏它,野生动物也无法入侵它。对于崇拜祖先和英雄的古代百越人来说,部落首领的棺木的安全关系到部落的兴衰。不花一分钱埋葬领导人的灵柩,也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很困难。 。
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古代百越部落没有鹤,也没有大型起重机。他们是如何将重达数千公斤的船棺放在悬崖洞穴或核木上的呢?一种观点认为,古代的地理条件可能与今天不同。在古代,水可能很大,水位很高。今天看来很高的悬空洞,当年却是靠近水边的。百越人建造了船棺,顺水推入洞内,安葬完毕。后来,随着水逐渐退去,悬棺也逐渐变得比较高,成了今天的样子。因此,悬棺的出现是一种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特殊丧葬现象,它记录了水势的变化。
另一种说法是,古代百越人在悬崖边搭起竹木架和梯子,用它们在悬崖上挖洞架木,把棺材放在横木上,插在棺材里。悬崖,或者把棺材放在悬崖上。将灵魂放入半山的山洞中。江南水乡,竹林茂盛,树木茂盛。古代百越有着高超的建筑技术。可以使用脚手架将船棺材放入吊孔中。
另一种说法是,百越人在山顶制作船棺,将死者安放在里面。然后他们在山顶搭起防护结构,从高空投下,把船棺拉进洞里。从上到下走起来比较省力,而且山上树木很多。现场制作船棺,省去了来回的劳力,放置也更加省力、方便。远古时期,百越人世代繁衍,乘着小船向各个方向扩张,分布区域逐渐扩大。一些百越pe人们乘船前往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岛屿,同时传播了悬棺的习俗。四川、广州、福建、湖南、云南、贵州等地都有百越人的后裔,因而出现了类似的悬棺葬。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