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农村举办婚礼活动时出现的一些风俗习惯?
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如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民间婚丧嫁娶、宴乐放鞭炮的热闹场面已司空见惯。不过,这种现象近日在浙江温州乐清市戛然而止。
改变传统不良习惯如何立竿见影?如何改变人们的看法并说服他们?为了寻找答案,记者走访乐清各地进行调研。
震撼——
花几十万元并不奇怪
乐清有两个兄弟,一个做生意,一个做生意。另一个在家工作。经济条件差异很大。由于家里长辈去世了,商人请了一个戏班来演出,场面十分排场。农夫没有表现出任何示弱。如果客人不够,他就到村口把所有的人都请来。放学回家喝一杯的学生。
算完帐后,两人平分了几十万,兄弟反目成仇。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但我依然记忆犹新。”白象镇中央田村书记黄道地告诉记者,乐清市市场经济发展较早,出国经商的人也不少。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在国内已经算富裕了。
致富的人最在意的就是“面子”。
所以,“以前在乐清,普通老百姓办丧事一般需要7天,多的则需要11天。花几十万到几十万元很正常。有的大老板动不动就花上百万”元,甚至数万元。”人数以百万计。”
出殡期间,大多数家庭都会摆设祭坛。在公共场所举行宴会、敬献花圈、奏哀乐。亲戚朋友来这里吃早餐、午餐、晚餐、夜宵。农村家庭也有自来水垫。安置得越多,孩子就越孝顺、越有出息。
出殡当天摆的桌子就更多了,每桌都要有龙虾和中华烟。除了宴会的费用之外,我们还要表演服务和聘请乐队。真可谓“一家有丧,无人安宁”。
正因为相比较,一场免费的婚礼往往到头来就花光了一个家庭十几年的积蓄,或者让家庭负债累累。因此,夫妻吵架、兄弟反目等事情,当地人早已习以为常,也就不足为奇了。
今非昔比——
“典型”、“典范”随处可见
至于婚丧嫁娶的陋习,近年来,在普通百姓中,已经有怨声载道。今年4月,乐清市组织开展现场和网上舆情调查,参与人数2万余人,回收有效问卷1.4万份。 96%的受访者希望丧葬费用低于10万元,71%的受访者希望丧葬费用低于10万元。受访者希望宴会费用在5万元以内; 78%的受访者选择将宴会限制在20桌以内,66%的受访者选择严格控制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这些数据反映了人们改变不良习惯的迫切要求,也表明了人们的担忧和担忧。”乐清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云峰表示,乐清市乘势而上,集中力量整改,先后出台了《乐清市殡葬管理若干规定》、《条例》和《乐清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带头推进殡葬改革的规定》等规定,同时,改俗将纳入各项评价体系,作为财政补贴、宅基地审批、干部奖励的硬件杠杆,实行“一票否决”。
今年5月,南塘镇东山堡村老党员叶德春的妻子去世。他只组织了100多元的工作餐,葬礼上用鲜花代替了白毛巾。一切都保持简单。张银喜的父亲在该镇外塘村去世。七兄弟姐妹决定在葬礼期间不饮酒,也不燃放烟花。结果,他们比预算节省了20万多元。
南塘镇党委书记叶志吉表示,风俗习惯的改变改变了当地人的观念。大家都明白“只要有心就好,没必要浪费太多”。
据统计,该镇改俗工作今年4月25日启动以来,18个村响应踊跃,全部签订了责任书。截至目前,已举办葬礼25场,累计节省资金超过200万元。
天成街道湾桥3个村已将丧葬安排写入村规民约。早在2014年,他们就联合成立了殡葬改革小组,下发了《丧葬丧葬简告》,分发到各家各户,张贴在村里的主干道上,送葬队伍“不准吃夜宵,不准受恩惠,宴席上没有龙虾等名菜”是人人皆知的。
今天13村天成街的服务已全面铺开。
据乐清市文明办统计,目前乐清全市开展了签署改风俗承诺书活动。公职人员共签署信函60609封,829个村的签署人数达33346人。乐清市文明办副主任南云说:“现在在乐清,简易殡葬的‘南塘典型’、‘万桥模式’随处可见。
”
令人欣慰——
形成简婚丧葬新习俗
为了把改俗的“软任务”变成“硬约束”,来自乐清各地的八仙漂洋过海,各出新招。农村党组织为党员干部划定“警戒线”、亮出“警示牌”。 7月1日,灵地乡全体160名党员签署承诺书改变习俗。
大家纷纷表示必须遵守新规定。今后,当家中有老人去世时,分行只会派出一名代表前来吊唁,并有专人第一时间负责死者家属的情况。 “群众看重干部,如果得到党员干部的支持和理解,就会事半功倍。”南塘镇鲤鱼山村书记陈万成表示,今年换届选举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成立白喜石理事会,把简单的丧葬安排纳入村规民约;柳市镇朝阳村建立了慰问金和处罚制度。对每户死者家属,村集体发抚恤金100元.0元,如有违反,不予评判,必须打扫村庄3天,或放映2部电影,或种植10棵树;北白象镇莲池头村通过老年协会了解了村里几位危重老人的生活情况。并在事发前、事中、事后及时与家属沟通。
如今,倡导“简单文明”丧葬,提倡“富养贫葬”已成为乐清人的共识。北白象镇东阳田村的叶天行老人已经93岁了,但他的头脑一点也不混乱。他说:“人死了,就像一缕青烟,什么都没有了。你们让我开心,但过几天我还是一个人。”他已经告诉身为村主任助理的孙子叶晓飞,要把家人送去的30万元丧葬费都省下来,“用在”贫困老人身上。e 村里的孤独者或残疾人。
叶小飞说,他现在每天给爷爷买好吃的,带着孩子送给老人。 “孝顺也应该趁人还活着的时候做。我有两个孩子,孝敬老人,以身作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村老人联谊会会长蒋中熙表示,关爱儿童、安葬好儿童是新时代的新趋势,也是转变风俗习惯的关键。老人一生中,应该尽孝、报恩,才能享受天伦之乐。
办理老年人殡葬事务时,做到文明、节俭、淳朴、诚实。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年轻人结婚时也崇尚“时尚节俭”,增添“温馨浪漫”。今年5月,瓮阳街道千户埭村一对夫妇举办了一场模拟活动。丰盛又环保的素食婚宴。酒席的价格比传统婚宴便宜好几倍。嘉宾们不仅对表演赞不绝口,还争先恐后地拍照发到朋友圈。
前几天,北白象镇一对年轻人向父母提出要出去旅游结婚。他们不接受礼物,不举办宴会,只是背着行囊出发。在乐清,越来越多的新人选择在文化厅举办慈善婚礼、集体婚礼。
乐清市委书记林宜军表示:“今年年底前,乐清将形成简朴婚丧嫁娶的新风俗。”
气势磅礴——< /p>
乐清学温州先行
去年9月,中央文明办确定温州为全国转风俗工作试点城市,乐清为全国转风俗工作试点城市。温州试点,突出改善婚丧礼仪习俗。
今年,乐清强化“刚性约束”,比如成立红白会,要求落实“五个一”:尽快为失亲户提供服务、立牌遵守村规民俗,并与死者家属签订合同。一份简易丧葬承诺书、与死者家属谈心、落实全程服务人员、提出“一扩、五禁、五禁、五规”建议对于丧葬习俗的规范,突破了几千年来形成的旧规则,正在加速新习俗的形成。
“乐清经验”现已“传播”到温州其他地方。全市941个文化礼堂正在拓展服务范围提供的服务功能我们为婚礼、儿童成人礼等各种庆典及宴会提供活动场地。很多地方,当老人去世时,现场只有四五个圆桌。没有电子屏幕,没有花圈,也没有迷信物品。葬礼可以“安静地”举行。
海葬、生态墓等环保殡葬方式被广泛倡导,一些人自愿成为遗体或器官捐献志愿者。
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建今表示,推进移风俗俗工作是民心民心的“惠民工程”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减负工程”,办婚丧礼仪。守旧陋习的“整改工程”,是打动人心的“浓缩工程”超越管理层面,贴近群众生活。
温州要以整治婚丧陋习为突破口,逐一深入乡镇,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推动改俗落到实处。
为此,温州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领导小组联动机制,完善转关联席会议制度。目前,“一约四会”已基本实现全市所有村庄全覆盖,普遍将变俗纳入村规民约。
各村(居)还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制定具体的《红白会章程》并予以公布,与群众签订遵守协议,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转关、转关也被纳入到eva中。五美村和幸福社区的征税制度。凡有过分狂妄、封建迷信、黄赌毒等行为的,将取消评审资格或撤销称号。去年,全市投入800万元,对“五美”农村示范村、精品村、文明风尚培育先进村实行奖代补。
温州市民周先生表示,“只要政府多做对人民有利的事,承担起责任,这种不正之风就会改变。”
或许,温州的成功探索可以为全国提供借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