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有哪些民俗风情?有历史古迹吗?
傣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语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而闻名。早在一千多年前,傣族的先民就在月桂叶和薄纸上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寓言、小说、诗歌等。仅傣语长诗就有550多首。 。 《招树屯与楠木那那》、《葫芦信》是他的代表作,曾被改编成电影、话剧等,深受群众喜爱。傣族舞蹈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其动作往往类比和美化动物的行为,如广为流传的“孔雀舞”、“象脚舞”等。傣族音乐悦耳动听。除为舞蹈伴奏外,还常与诗歌相结合。雕塑一绘画也有鲜明的特点。傣族信仰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佛塔、佛寺随处可见。竹楼是傣族民居,是我国现存最典型的吊脚楼式建筑。造型优雅独特,居住凉爽舒适。傣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象征勇敢、美丽,还能吸引异性的喜爱。
历史文化
泼水节传说 民间传说,远古时期,傣族居住的地方屡遭灾难。夏天没有雨,春天没有风,秋天没有阳光,冬天一直下雨。可晴不可晴,可雨不可雨,四时混乱,庄稼无法生长,田地荒芜,人畜疫病肆虐,人类面临灭亡。一位名叫 Paya Wan 的男子看到了这样的情况并决定于是,他便前往天庭查明原因,并报告给天王印陀提罗。他用四块木板制成翅膀,腾空而起,冲入天堂,向天王因达提拉报告人间遇到的灾难。向大提得知情况后,才知道原来是掌管风、雷、电、雨、晴、阴的神蓬马。他无视蓬马查设定的旱、雨、寒三个季节,依靠自己庞大的神通。 ,故意制造混乱。而这个手握马的达拉查,魔法高超,众神都奈何不了他。为了惩罚这个邪神,英达提拉打扮成一个英俊的年轻人,到庞马达拉查的家里去勾引女孩。长期被囚禁在皇宫里的达拉贾的七个女儿,对这个英俊的男人一见钟情。英达提拉随后讲述了庞玛婆所遭遇的灾难真相。达拉给世界带来了灾难,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七个本来就对父亲感到愤怒的善良女孩决定杀死自己的亲人,拯救人类。他们每天聚集在父亲身边,风骚地探寻他的生死秘密。面对迷人的女孩,达拉查终于揭开了秘密:他不怕刀割,不怕箭,不怕火,不怕水,只怕的是头上的头发。姑娘们发现秘密后,将父亲灌醉,趁机剪下他的一束头发,做了一把“宫赛哉”(直译为心弦弓、除笔仙弓)。他们只是用了它。弓弦对准了达拉查的脖子,他的头猛地垂了下来。然而牵马的达拉查头颅却是一个恶魔头颅,喷头掉落在地,火光冲天。七个姑娘见状,不顾一切扑了上去,抱住了他。他们自己的安全,魔火也被扑灭了。为了扑灭妖火,七女只好将妖火抱在怀里旋转,直到头颅腐烂。每次姐妹俩轮流互相泼水,洗掉身上的污渍,消除臭味。庞玛达拉差圆寂后,舒鲁巴摩诃彭重建历法,控制风雨,使天下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相传,傣历六月下旬,巴耶在梦中向父亲宣布了修改后的历法。因此,傣族人民把新历公布的六月视为辞旧迎新的时节。人们过年的时候,互相泼水,纪念那七个为义残害亲人的善良女孩,并赶走辟邪除垢,以求吉祥吉祥,流传至今。傣族新年一般持续三四天,俗称“万买”、“万城”、“买帕万玛”。 “万迈”是告别旧年的日子,有点类似于农历的除夕夜。这一天,人们打扫卫生,准备年货,辞旧迎新。傣族 傣族是西双版纳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他们有精美的竹楼和优美的孔雀舞。傣族姑娘服饰精致,容貌美丽,能歌善舞。它们是西双迷人的景点之一。傣族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吊脚楼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由数十根大竹支撑,悬空楼板;屋顶铺满了茅草,竹墙有较大的缝隙,便于通风透光。屋顶两侧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为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杂物堆放。这里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傣族男子多穿无领有袖衬衫和长裤,头上缠白布或蓝布。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差异较大,但基本都有扎发、筒裙、短衫的共同特点。筒裙长至脚部,衣服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部,袖子长而窄。傣族以稻米为主食,最具特色的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大米装入鲜竹筒中,加水,在火上烧烤。味道香浓可口。普洱茶是特产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唐代销往中国各地,清代销往东南亚、南亚。现已进入日本、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市场,成为国内外知名茶叶。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十分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是著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 1991年,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对外开放。人们可以参观大自然的宝库,领略浓郁的亚热带风情。爱水的傣族 西双版纳的傣族是一个与水有关的民族,被称为水民族。民间有句俗话:“泡沫随波逐流,傣族随流水而行”。 “水创造了世界,世界依赖于水。”在傣族人眼中、水是哺育万物的乳汁,是生命的血液之源。傣族创世史诗《巴塔玛嘎蓬商洛》中提到,创世神英巴将水与其他物质混合创造了大地。水构成了大地,水是万物之源。傣族医学专着《慧塔五云》中,将“巴塔维塔都”(土)、“阿波塔都”(水)、“德卓塔都”(火)、“瓦约塔多”(风)解释为人体的物质本源。水是粘合剂,也是生命之源。傣族人民认识到水不仅具有饮用、洗涤、航运、灌溉、驱动水车等功能,而且还具有孕育万物的功能。傣族人民对水有着深厚而持久的热爱。傣族法典规定:“要建村,必有千条河”。丰富的水源是傣族选址建村的重要条件之一。d 安定下来。正如民间谚语所说:“村前钓鱼,村后狩猎,依山傍水而建村”。 “不打猎就没有山,不建村就没有河”。因此,傣族村寨全部临水而建。傣族对水的眷恋还与他们的风俗习惯和居住的气候有关。傣族过年的时候,有浴佛、泼水、划龙舟等活动,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水。在亚热带高温下,人们一天要洗几次澡。傣族用稻田种植水稻,灌溉也需要水。傣族人民的生活离不开水。由于傣族人民视水为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因此非常重视饮用水的清洁。傣族居住地离里很近但他们只使用河水洗澡和洗涤,而不是饮用。他们必须寻找另一个水源并打井专门用于饮用。为防止污染,所有井都必须修建井栏和井屋,防止污物落入井水中。许多井还建有井塔,将井口紧紧围住,只留一个进水口,防止山水冲进井里。傣族竹屋上的水也分为“囊精”和“囊萨活”(饮用水和用水)。 “南京”往往放置在屋檐内较高的地方;人们从来不使用“囊萨火”来做饭、烧水、做汤。傣族人民很早就意识到了防治水污染的重要性,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着实难能可贵。旅行小贴士 1、为了防蚊虫和强烈的阳光照射,不说雨伞,还需要准备防蚊液和防晒产品、防中暑药(如藿香正气胶囊)缺一不可。 2、参观时尊重傣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3、西双版纳地区珠宝玉石较多,购买时需仔细区分。 4、前往缅甸等边境地区旅行,要特别注意安全卫生。 5、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温暖宜人。最佳旅游时间是10月至次年6月。年平均气温21℃,这里从不下雪。即使在一月份,白天的气温也很高。 6.一定要带足够凉爽的T恤和短裤。最好带件薄外套,因为早晚会有点冷。拖鞋一定要准备好。基本上每天都会穿拖鞋当你到达那里时。运动鞋是绝对不允许的。耐久。 7、提醒大家,千万不要乘坐出租车去景区。出租车司机一开始会给你比较低的包车价格,但是会强迫你去一些商业景点和购物场所。他们将吸引游客到这些地方。将会有数十美元的奖金。如果你坚持不去,他们会缩短你的行程,比如承诺回来送你去机场。如果你不去他们推荐的景点或购物场所,那么当你回到城市时,你肯定会找到各种值得参观的地方。没有理由送你去机场,但票价绝对不会给你减。
民间工艺品
一:民族锦缎 1.傣筒巴、花包 筒巴是一种挎包。傣族的通巴是用各种颜色的毛线和棉线编织而成的。袋子长30多厘米,宽20多厘米。巴g 正面、侧面和背面。有的织有花、鸟、动物或几何图形。包底饰有彩色流苏。色泽鲜艳靓丽,做工精细,包包小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深受游客喜爱的纪念产品。产品除在本州销售外,还出口到缅甸、老挝等国家。花包,傣语称“废筒”,原是青年男女娱乐、表达爱情的玩具。歌舞餐厅将丢包活动搬上舞台后,花包变成了小巧精致的纪念品,深受游客喜爱。曼景兰等地的傣族妇女抓住生产花包的机会,使花包进入了旅游商品市场。 2、民族服饰:美丽、典雅、古朴的傣族女装;哈尼族、基诺族男装绣有各种图案和镶嵌d 带有银饰;简约的拉祜族、布朗族女装,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舟州民族工艺品厂根据游客的需求,开发了富族、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基诺族等民族的服装生产,将传统面料与现代面料相结合;传统风格、颜色和配饰与现代风格和配饰相结合。结合起来,我们设计、缝制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族服饰,并以优异的销量进入市场。二、木制工艺品 1、木制木画是用上等木材制成的。以色彩鲜艳的木材和优质层压板为原材料,采用绘图、锯切、拼贴等方法,将反映西双版纳少数民族服饰、生活习俗、民居建筑和自然风光的雕刻拼装在成品板上。框架内部经过精心打磨和装饰。这种木刻版画绘画、雕刻艺术、浮雕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画面色彩自然、古朴、淡雅。大型木画多用于装饰大厅和客厅。小木画被游客视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礼品,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和纪念品。 2、木雕、根雕:传统木雕,多为佛像、神牛、金象等木雕,主要用于礼佛。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木雕出现。主要木雕制品有木象、木狮、木牛、木马、肖像、变形人、木手镯、木项圈等。根雕制品,一是精选相似的动物、植物、建筑等在精神或形状上,是按照树根的原始形状制作的;另一种是各种形状的自然通过绞杀植物气生根和人工改造的艺术而形成的联盟。品尝。 3、黑陶 1991年5月,为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勐海县乡镇企业局在景镇八角亭所在地建起了工艺陶厂,生产黑陶。 1992年生产出坛、罐、壶、瓶、烟具、茶具、陶马、陶牛等63个系列产品。产品造型新颖独特,雕刻精细,图案古朴典雅,美观大方。 4、银饰品及蝴蝶装饰制品传统银饰品主要有发夹、耳环、项链、手链、臂章、胸饰、脚链、戒指、腰带等。蝴蝶装饰制品,是石鲁开发的90A系列新型工艺品。产品主要包括蝴蝶原型工艺品。主要产品有蝴蝶板、蝴蝶标本卡;另一个是to 以色彩缤纷的蝴蝶为原料,制作56个民族的古今人物拼贴装饰蝴蝶画。产品做工精细、体积小、色彩鲜艳、造型美观,深受游客喜爱。
傣族佛教建筑
数百年前,上座部佛教传入云南西双版纳,成为傣族人民信仰的宗教。这里佛教寺庙建筑随处可见。几乎每个村庄都有一座佛寺,有的佛寺旁边还建有佛塔。佛教寺庙、佛塔已成为傣族人民生活的中心场所和他们心中的寺庙。佛教建筑艺术也成为傣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西双版纳傣族佛寺以重檐复坡平瓦建筑为主。大多数佛教寺庙都是方形的,坐北朝东和西边。屋顶坡度由三层堆叠而成。中殿较高,东西两侧递减,高低交错。屋顶采用长方形瓦片,瓦尾钩在扁竹椽上。屋顶主脊与屋檐之间的屋脊用石灰抹平,上面布置各种瓦片装饰。主脊瓦饰呈火焰状,脊头端大多有凤凰挺立的形象,风格独特。曼飞龙塔西侧露天的“布速”(戒堂,僧侣念经议事的场所)又是另一种风格:重檐三坡长方形佛殿一侧的中殿部分。 ,建立相同的结构。其高,有两檐,另一侧有一座端坡的殿堂。其矮矮,两侧单檐,各有一间山墙屋顶的房间。那些地方上述三部分相连的部分在屋檐下相连,形成一个开放式的戒堂。进入宝塔必须经过的亭子也很独特。在重檐山墙屋顶的一侧,另建一个直角屋顶,连成一座亭子。檐下只有柱子支撑,没有围墙,四通八达,供人出入。虽然是重复建筑,但由于布局巧妙,显示了傣族特殊的建筑风格。由此可见傣族建筑的鲜明特色。也就是说,这些建筑物的墙壁中都没有嵌入柱子。距勐海县城14公里的景真八角亭(也是礼拜堂)造型独特精美:底座为折角方形,亭为八角砖木结构。亭子有31个面、32个角,每个角都铺有缅甸瓦。 8 帕凉亭角位于建筑物的一侧。从下到上,各层收缩并完美地重叠,直到顶部。它们比例匀称,结构严谨,别具一格。因亭建于景镇,故名景镇八角亭。是傣族人民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仿制他所戴的“卡忠汉”金丝帽而建的。八角亭始建于公元1701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景镇地区的中心佛教寺院。傣历每月十五日、三十二日,诸佛齐聚景镇地区的楼阁,听高僧讲经,讨论重大宗教活动。也是僧侣晋升成佛的地方。大多数宝塔建在佛教寺庙旁边或附近。主要佛塔有:缅甸钟形塔、楼阁式塔、泰国金刚座塔、八角密檐塔,造型各异。这些塔基本上是用砖砌成的,外面涂上石灰和油漆。大多是实心的。景洪市曼飞龙塔是一座泰式金刚塔。这座塔形似拔地而起的竹笋,由三位印度佛教传教士设计,由傣族首领建造。它始建于公元1204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塔基呈梅花形,周长42.6米。主塔高16.29米。周围有8座小塔,高9.1米,呈八角形分布。塔身呈多层葫芦形。每座小塔的基座上均设有佛龛。龛内有一泥塑凤凰展翅飞翔的情景。整座塔群洁白无瑕,极其美丽。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胜地。
兰兰坝傣族成员
兰兰坝位于景洪市东南南。它原本是一个农场主要种植橡胶和水稻。 1998年,在州政府“旅游兴邦”政策的引领下,农场引进资金,以当地傣族村寨为基础,建设了以傣族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为特色的傣族园林。 1999年8月1日,傣族花园正式开放。短短两三年时间,它就成长为国家级旅游胜地。傣族园林里原始的压糖机、传说中的月桂经、美味的傣族美食,吸引了大批游客来到傣族,也为傣族创造了无数的就业机会。傣族人民的口袋鼓鼓的。以满春满寨为例。 1998年,傣族家庭人均收入普遍为1.5万元。 2000年,家庭平均收入增加到2万元。作为景区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傣家的房屋前后都被浓浓的绿荫遮盖着。k、村与村之间铺有宽阔的柏油路。傣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他们变得富裕、小康、平静、自信。
没有古代遗迹
希望这对你有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