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回族是自公元七世纪唐宋以来,特别是元明以​​来,从西亚、中亚迁入中国的一个民族,如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并长期吸纳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的民族。

伊斯兰教(意为“回族信仰的宗教”,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旧称;1956年停办,称伊斯兰教)于公元651年传入中国,一直存在1,477 年。已有十年历史;从此,中外各民族逐渐融合,形成了回族。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及其发展,对回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大食国(唐代阿拉伯帝国的名称)灭了波斯萨珊王朝;八月,“大食国初遣使(入唐)进贡”,唐同好。

从此,伊斯兰教开始传入中国。后来,大石与唐朝交往密切,曾37次遣使唐朝。

随着两国交往的频繁,大量波斯、阿拉伯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统称)商人通过海路和陆路两条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经商,建立了生意广州、西安等城市。他在那里定居了很长时间,并建造了一些中国最早的寺庙。

回族的主要来源是13世纪初成吉思汗西征成功期间大量迁入中国的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他们逐渐形成了回族与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民族长期共存、融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