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据史料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魏晋时期就有“命臣镇牛乱,中秋夜,左右百姓微服私服,淹江”的记载。直到唐初,中秋节才成为固定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中秋节的流行始于宋代。到了明清时期,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重大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继春节之后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按照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是中秋,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称为“中秋”。八月十五正值“中秋”,故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日在8月15日,故称“八月节”、“八月半”;因节日在8月15日,故称“八月节”、“八月半”;因节日在8月15日,故称“八月节”、“八月半”;因节日在8月15日,故称“八月节”、“八月半”;因节日在8月15日,故称“八月节”、“八月半”等。由于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以“月”为中心,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的满月象征着团圆,故又称“团圆节”。
在唐代,中秋节又称“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明代。 《西湖游记》中说:“8月15日是中秋节,人们互送月饼,象征团圆。” 《帝都风光略》也说:“八月十五拜月时,饼圆,瓜分歪。”叶,花瓣将被雕刻成莲花。 ……有妻归平安的人,都会在这一天回到夫家,称为团圆。

中秋节之夜,我国大部分地区仍有烤“团圆”的习俗,这是一种象征团圆的小糕点,形状与月饼类似。糕内填有糖、芝麻、桂花和蔬菜。压出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拜完月亮后,家里的长辈会把蛋糕按照人数分成一块,每人一份。如果有人不在家,就留一份给他们,以表达家人团聚的意思。

关于中秋节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吃米饭的时间。成熟了,家家户户都崇拜地神。中秋节可能是秋安野的遗产未水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据史料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魏晋时期就有“命臣镇牛乱,中秋节前夕,左右百姓微服私服,水淹江水”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了“8月15日中秋节”。中秋节的流行始于宋代,到了明清时期,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重大节日之一。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现在你该了解一下中秋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