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鼠年春节,依然是一个特殊的新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都宅在家里过年,但我们还是迎来了大年初六。自古流传下来的年俗虽有一定的历史魅力,但仍需老一辈人去遵循。

正月初六有哪些习俗和禁忌?

古今正月初六的习俗(一)“送穷”。古往今来,人们对“贫穷”二字都极为蔑视和敏感。 “闻贫变色”大概也是当代的表现。就连古人其实也对“穷神”非常恼火。

正月初六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特别吉祥、圆满的日子。正月初六的“六”代表“六六大成功”,一切顺利。古人在这一天有一个非常隆重的“送穷”仪式。唐代人姚和曾在《黑日穷》诗中写道:“年年此日,饮酒拜街,千户万门望,没有人不怀念贫困。”由此可见,在古代,正月初六,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有“送穷”的仪式。

《岁月杂记》中也有记载:“人前日扫粪扫,不走时,盖七饼,弃为通途”。送走穷人。”大概是说正月初六必须用扫帚打扫房间。垃圾被清理干净,堆放在院子里。一家人出门前,用七块煎饼盖住垃圾堆。然后垃圾和煎饼被运出院子,倾倒在指定地点。宋代人们的“送穷”仪式相对来说更为复杂。宋代诗人曾写过《送穷鬼》诗:“正月初夕,有蕉船两明灯,内设宴席。劝诸君子,女士们,及时把可怜的鬼送到你们那里,把可怜的鬼及时送到你们那里。鬼”。

即使在现代社会,“送穷”的习俗在很多地方仍然延续着。虽然各地“送穷”的仪式不尽相同,但古老的习俗都反映了劳动人民送走贫困、迎接来年美好新生活的愿望和心理。

(2)开放市场。每逢春节,大大小小的商店都关门歇业,迎接新年。正月初六,商铺开门迎客或打开市场。这其实就是古代“开市”的习俗,也是这个意思。由此可见,古人在正月初六做生意,开店开店,开启新年的好生意。

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正月初六开门营业时,商户通常会燃放鞭炮,有的甚至邀请社火表演队。这样邻居和路人就知道这家店开门营业了。其实,《其时》中放鞭炮的意思是“鞭炮声一响,一岁就结束了”。

(3)施肥。相传正月初六是女娲造马的日子,古称“亦妃”。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打开市场或者开始工作。用现代的话来说,这意味着你可以开始工作了。尤其是自从第一次农历正月,按照习俗禁忌,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五期间,农历旱厕是不能打扫的。厕所里堆积了粪便,所以在这一天,要做大量的清洁工作,也就是平时脏的厕所都打扫干净了,也就是所谓的保洁。在过去,这一天也意味着农民开始下田准备春耕。

正月初六的禁忌(一)。正月初六,有“出门”之说,意思是没有什么禁忌,可以出去舒展筋骨。玩耍时,有意识地将行走路线定为圆圈,寓意“吉祥如意”,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2)正月初六为“马日”。对于商人来说,他们在除夕夜焚烧财神送来的纸马,各种商店开始恢复营业。风俗形式也与时俱进,但人们的美好愿望不变。财富不仅仅是金钱,还包括幸福和幸福。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在这个特殊的春节,我们中国人一定会战胜疫情,摆脱焦虑,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