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号载人航天计划?
揭秘中国首批曙光计划航天员要经历的12道坎
中国网 |时间: |文章来源:科学探索杂志
在我国神舟飞船即将实现载人飞行之际,曾参与我国曙光计划的摄影师巨浪向本报记者独家透露了我国第一艘飞船的训练全过程一批宇航员...
据巨浪介绍,我国曾经是上世纪50、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第一批宇航员的选拔需要经过12次专门训练。最终,1971年4月,中国首批两名真正的航天员被选拔出来。
巨浪告诉记者,中国首次训练选拔航天员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宇航员的选拔不仅要考虑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飞行技能等一些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是通过临床医学、生理技能和心理功能的测试来判断考生适应特殊环境的能力。
巨浪详细介绍了我国首次航天员训练低压密闭舱训练的12项实验。当宇航员穿上特制的宇航服,走进低压密封舱时,舱内的空气被抽走。之后,宇航员进入了“太空”。在两个月的测试过程中,宇航员们不得不忍受孤独的折磨,甚至一些大幅度摆动的动作都无法完成。此次训练主要模拟处于低压密封太空舱中。 ,训练宇航员的生存能力;
低压暖舱训练,锻炼穿着宇航服的宇航员在真空、高温条件下的生存系统;
宇航服加压安全训练,当宇航员穿着宇航服进入低压训练室呃,宇航服会因压力而膨胀成球状。此次训练主要是考察航天员穿着宇航服时身体关节是否能顺畅活动;
低压爆炸减压舱训练。此次训练主要模拟在太空中。如果太空舱失去密闭性,宇航员的生存保障系统能否保证宇航员的人身安全?
离心机训练。 20世纪50年代,我国拥有亚洲最大的离心机,主要用于训练宇航员的超重耐力以及超重条件下控制航天器和通讯的能力。训练时,宇航员坐在固定座椅上,让离心机不断自转、公转;
振动台训练考察火箭发射、振动时宇航员身体各器官的承受能力。 ;
在改装的J-5飞机上进行失重训练以训练astrona考察其在失重条件下的生存状况;
电动秋千训练,电动秋千房主要用于适应太空运动,进行太空晕动病的研究。在数十米高的钢架保护下,一辆看起来像汽车的面包车秋千被四根钢臂举到空中。电动秋千摆动时,可前后摆动15米。太空晕动病的症状与晕动病和晕船非常相似。航天器一进入轨道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持续2到4天后症状就会消失。这种疾病是载人航天行业的一个重大问题;
撞击塔训练训练宇航员在几秒钟内从4层撞击塔顶部垂直坠落,模拟航天器对航天器的撞击返回地球时的环境。冲击塔室内,有一座约4层楼高的绿色铁塔。目的是为了加强宇航员的冲击承受能力,研究多重防护措施;
电动转椅训练,电动转椅是绕一个驱动轴旋转,类似于牙科治疗椅的转椅不仅可以快速旋转180度顺时针和逆时针,还可以同时上下和前后摆动。转椅主要用于检查航天考生的前庭神经功能,了解其对振动和头晕的耐受能力;
飞行模拟器模拟太空环境,训练航天员驾驶航天器的能力;
< br>天象室训练,天象室是训练的最后一层。当灯光熄灭时,一个极其绚丽的太空世界——太阳系的光辉和银河系的浩瀚清晰地展现在你的面前。恍惚间,“宇宙飞船”开始绕地球飞行。宇航员必须确定他将采取的路线将来,请清楚地记住引导航天器进入轨道的路标——那些看起来相同但有数千种不同差异的小路标。星星。路径识别是为了防止航天器自动系统在导航过程中出现故障。如果出现故障,宇航员将不得不使用手动装置,然后他们将不得不依靠自己返回地球。
巨浪十分遗憾地告诉记者:“经过12次专门训练,我国终于在1971年4月选拔了两名宇航员。但考虑到巨大的成本,国家最终决定不从事航天工作的竞争”从此,我们的航天事业转向资源、气象、通信、返回式卫星的发展,载人飞船的工作暂停了,航天员的选拔和培训也暂停了。不然的话,中国的航天梦可能还要提前30年2003 年实现了计划的目标。”
科学探索杂志2003年9月27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