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有哪些习俗呢?
青岛地区人们在这一天外出踏青,被称为“迎春”、“迎春”。立春这天,青岛地区还有“咬泉”、“尝泉”的习俗。 “朝春”就是立春吃青萝卜。脆嫩多汁的青萝卜最佳,红萝卜更佳。由于“咬春”吃萝卜逐渐成为时尚,形成了区域性的“萝卜社”。青岛台东的“胡萝卜俱乐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 在庆祝传统的新年佳节时,中国有许多有趣的习俗,为节日增添了绚丽的色彩。除夕之夜,人们彻夜不眠,称为“守年夜”。有守岁之说,自然也有“踩岁”之说。所谓的踩年夜是指在大门过道上或院子里铺上芝麻草,供人们在除夕夜踩。由于芝麻花开得越来越高,芝麻也很多,所以这个习俗寓意“长寿吉祥”。
现代人把花生壳、瓜子扔在地上,踩上去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也有“踩过年”的意思。扔掉帽子的习俗。除夕夜有“丢帽子”的古老习俗。夜深人静的时候,人们悄悄地将旧帽子、旧头巾扔到街上。这一习俗寓意“抛去一年的忧愁,迎来一年的新欢”。放置吉祥果的习俗。
除夕之夜,床边会摆放橘子、荔枝等水果,称为“吉祥果”。 “橙”与“礼”谐音,寓意“吉祥”。然而,如果那天晚上你不吃年果,你得等到大年初一才能拿到。过年送橘子的习俗。过年走亲访友时,有的地区要带橘子,称为“年橘”。 “干”又叫“大橙”,谐音,意为“吉祥如意”。
主人收下大橙子后,还回了自己的大橙子,寓意“互有好运”。吃团圆饭的习俗。除夕之夜,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大家举杯,一起吃年夜饭。外地能回家的家人一般都会在除夕前赶回家,所以年夜饭也被称为“团圆饭”。
古代吃年夜饭的时候,桌上会摆上一个烧得很热的炉子,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所以也叫“围着年夜饭”。古人吃饭时,一般是男女分桌而坐,但年夜饭时,男女老幼都在一起吃,寓意着全家人永远团聚,幸福快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