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东、西、北、南各地的春节美食和习俗各有特色。北方人一般吃饺子、面条、年糕。南方的常见习俗是吃元宵、面条和水磨年糕。江、浙、闽、粤等地大年初一的元宵,要么炒,要么煮;福建漳州人大年初一早上吃生蒜、香肠、皮蛋;广东潮州人在大年初一吃当地特产。回族正月初一吃面条、炖肉,初二吃饺子;白鸡、酿豆腐、粽子、油粽等是壮族人民的春节食品。


南篇

虽然中国各地的过年习俗大同小异,但南北之间还是有细微的差别。我们来看看南方农村的风土人情。这一年过得怎么样。

除尘,一般从农历二十五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对屋内屋外进行一次非常彻底的清洁。家家户户都要干一番大事,里里外外都焕然一新,以最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过年了,别有一番特别的过年气氛。

祭橘子,在南方,尤其是广东、海南,逢年过节,人们要在家里摆上橘子,称为“祭橘”,因为“橘”与“吉祥”同义。谐音。因此,家家户户都会买一盆橘子,或者一捆扎的橘子。橘子盆一般放在客厅,有的家庭还会在盆上贴上红纸黑字的“吉”字。

过年贴春联除夕夜,家家户户都拿出早已买好的春联,或者有心情的就自带纸墨,当场写下自己的或挑选的春联,尽快拿出来。因为墨水已经干了。去发帖吧春联的内容往往是发财、吉祥、喜庆。此外,人们还贴上各种年画,家里也装饰着这些春联和年画。当然,门神是乡下人不可缺少的瑰宝。它们的目的是驱邪、镇邪、保佑平安。经常请来的门神是秦叔宝和尉迟敬德。

祭祀祖先。在南方很多地区,人们在吃年夜饭之前,必须先祭拜祖先。人们首先去祠堂祭拜祖先,或者在家里点灯烧香。温家园。丰盛的菜肴摆上,一家之主带头向祖先跪拜、磕头、烧香。诚邀祖先前来享用,祈愿全家平安、兴旺。有的地方烧金箔纸钱祭祖。随后,准备好的鞭炮放响了,年夜饭开始了。

年夜饭,家人团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外地的工人,无论远近,过年都会尽量回家与家人团聚。年夜饭很有讲究。在南方,年夜饭一般不吃饺子。有的地方还吃年糕。在福建的一些地区,人们不吃饺子,而是吃“芋角”。鱼胶和饺子的用途相同,但用法不同。面粉是用来做面团的,但木薯粉r用红薯粉,或者用木薯粉和红薯粉混合来代替祖先南迁过年时没有用来包饺子的面粉。现在有的地方叫红薯饺子;而在江浙一带,餐桌上通常都会有红烧肉。有的地方,除夕之夜,人们会炒瓜子,但通常晚上是不能炒瓜子的。通常年夜饭中都少不了鸡、鸭、鹅。还会有鲫鱼、韭菜,寓意长久有鱼;还会有胡萝卜、辣椒,寓意着生活红红火火……

爆竹声,大年初一,中午12点整,村子里鞭炮声噼里啪啦。鞭炮声渐渐密集起来,一直持续到天亮。真是热闹极了。在江浙地区,春节期间,人们可鞭炮“高升”,寓意“越升越高”。在广东海南地区,孩子们燃放鞭炮后,会说吉祥话,以求吉祥。这时大人们就会过来,抱着孩子们的头,轻轻地把他们拉起来,这就是“过年”的意思。 “长高”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里长高。

除夕夜熬夜。除夕之夜,吃完年夜饭,放完鞭炮,家家户户就开始守岁了。大家坐在一起,或者打牌,或者打麻将,或者聊天,或者看电视。但孩子们却坐不住了。他们跑来跑去,喊着朋友,在院子里、空地上玩耍,放鞭炮、放烟花。总之,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人们有说有笑,颇为热闹。放完鞭炮后,晚辈依次向长辈行礼,长辈则分发“新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就开始准备供品。在坛桌上点燃蜡烛,摆上水果、饼干、糖果等,倒茶,迎神,接受祝福,祈求吉祥。吉祥。睡觉前,孩子们把压岁钱放在枕头下或口袋里。

除夕夜,在海南、潮汕地区,农民的水缸里必须装满水,米缸里必须装满水。装满米,灯不能灭,象征“年年有余”、“年年煮饭不断”的吉兆。

大年初一一大早,大人们打开昨晚关着的门,寓意着迎春、收福、招财,这一天对孩子们来说是最快乐的一天,因为他们终于可以穿上新衣服,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了。这一天,大人会特意叮嘱孩子们说好话。说话要说吉祥话,不要乱问、乱说。这给欢乐的春节增添了一份庄严、肃穆的色彩。大年初一早上,南方一些地区是不允许宰杀的,但在海南潮汕地区,人们在这一天早上吃素,一般有芹菜、茄子、大葱等。等

拜年,从​​大年初一开始,人们就开始走遍大街小巷,互相拜年。从大年初二开始,出嫁的女儿们就开始带着女婿、孩子回娘家拜年。大年初三、初四,人们开始在家招待亲朋好友。

舞狮,春节期间,舞狮也是人们庆祝的方式之一。南狮普遍流行于广东,故又称南狮。广东狮子.广东舞狮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一两人头戴大头佛面具引狮、戏狮、独舞等形式组成。色彩缤纷的裤子和唐代灯笼袖衬衫或密扣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