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十大怪事(民族风情)

1.辣是一道菜
描述陕西人生活习俗的十大怪事中,有一个就是“吃辣不吃菜”或者“辣是一道菜”。这说明陕西人对辣椒有着特殊的爱好。这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应该说是一种情怀。
在陕西关中地区,几乎所有人都不喜欢吃辣椒。城里有的爱吃,农村有的爱吃,男人爱吃,女人爱吃,大人爱吃,小孩也爱吃。即使是刚学会走路的小孩,也要用手搓半个热馍馍,直到馍馍被辣椒烫红为止。关中人吃辣椒,不是看能不能吃,而是经常吃。一顿吃,下一顿吃,天气来了就吃,还吃全年。不管吃什么米饭,上面一定要放辣椒。吃面条可以放辣椒,吃米饭可以放辣椒,吃馒头可以放辣椒,吃粽子、糌粑不放辣椒。就连喝稀饭,也喜欢配上辣椒来吃。我不喜欢吃白米饭,不吃辣。没有菜、油、肉可以做到,但如果没有辛辣的食物,米饭就失去了味道,难以下咽,难以下咽。如果有一盘辣的,可以多吃一个馒头,多吃两碗面。关中人喜食辛辣,色彩浓郁,味道浓郁。越辣,越能调和。在摊位吃饭时,如果摊主问:“你想吃辣椒吗?”答案是:“吃!吃!吃!”他还警告说:“多放些辣椒。”一碗米饭,无论是面条、饺子还是米粉皮,总要又辣又红,吃到全身发热、头出汗才满足。人们全心全意地吃辣椒也是很常见的。我咬下半块辣椒,和饭一起吃。辣得我哈哈大笑,心里却是高兴又高兴。我太满意了!去市场买辣椒时,往往会买串辣椒、尖辣椒等辣椒。很少有人关心甜辣椒。购买从南方运来的辣椒时,应将其拆开,闻一闻,尝一尝。如果不辣,就不要买。只有辣的时候才买。

在陕西关中地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只要你是地道的陕西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装满麻辣面的麻辣罐子。还有一种辣碗或辣盘,里面总是装满了油腻、红红的辣子。吃饭的时候,普与盐、醋、酱油、味精等调料一起上桌。过去在农村,餐桌上摆上一盘辣菜,是生活充实、富裕的标志。
关中人出差,最常见的就是吃不好。这并不代表其他地方的食物不丰富。不乏鸡鸭鱼肉,还有新鲜的海鲜,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味和特色,但总不合你的胃口。我实在受不了了,就去后巷找了一家面馆,看看有没有辣的和醋的。有一年我在杭州开会,服务员做的面条味道很甜。我请那位女士去取油。从辣店出来后,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一些淡黄色的干辣椒粉。它既不红,也不辣,也不油腻。不知道有多少蜜蜂男孩就像葵叶揉的干面条。
关中人民爱吃辣椒,关中的土地上也出产优质辣椒。辣椒是陕西的一大特产。秦椒因其优良的品质,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誉为“椒中之王”。现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前列。金秋时节,正是红辣椒收获的时节。音院里,屋檐下,堆挂着一串串又长又细、又红又辣的辣椒。那辣红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鲜艳,那么的红得让人心旷神怡,它的红是那么的红得让人喜欢。当红辣椒籽从地里采摘下来时,镇上的市场立即变成红色。一车又一车的红辣椒正涌入菜市场。外贸部门在采购,市场在买卖。乙右边的红辣椒照亮了菜市场的天空。在城里打工的人也错过了去市场购买的机会,常常慕名而来,贪婪地捡起几串,挂在自家的阳台上。灰色的建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给生活一种农田的感觉。
吃辣椒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振奋精神、促进血液循环。显然,对于强身健体是有好处的。难怪很多名菜都离不开辣椒,也很难习惯关中人爱吃辣椒。有人说,陕西人的血液里有辛辣的味道,所以脾气暴躁,吃苦耐劳,健谈,心地善良。吃辣的习惯就像对古老的黄土土地的依恋,会代代相传。
2。面条像皮带
“面条宽如拉面俗称“棒棒面”(读作biang-biang,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这个词)。关中人做的正宗“棒棒面”与平常的拉面有一些区别。城里人吃的面条。正宗的“棒棒面”,一根面条宽二三寸,长一米左右,粗的时候和硬币差不多,细的时候就像蝉的面。一份面一般要用2两面粉,所以对于胃口小的人来说,一顿面就足够了,而对于胃口大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公斤是很容易的。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