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始于周朝前后,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黄历》:“春分后十五日,斗指鸣响之时,正是清明节。那时,万物洁净,明朗。此时,空气清新,景色明亮。” ,一切都是可见的,因此得名。”一到清明节,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故有“清明节前后,种瓜种豆”之说。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节日,以扫墓为主。扫墓是认真追寻过去、家庭和睦、孝顺父母的具体体现。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即冬至后106天。 2006年5月20日,本次民间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有关清明的诗词还有很多,其中以杜牧的《清明》诗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