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正月十九迎婆婆”民俗文化活动是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迎婆婆”的民间文化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它集民俗、文化、旅游、祈福、娱乐、艺术于一体,是舟曲最盛大的民俗文化节庆活动。

在舟曲民间,圣母玛利亚被称为“婆婆”。 “正月十九迎婆婆”是当地留下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俗活动,也是整个正月的当地活动。高潮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正月初三有什么习俗?

风俗一、红狗节

大年初三又称红狗节。这是不幸的一天。红狗是愤怒之神,如果你遇到它,就会有会是坏事。因此,老一辈的居民在这一天都呆在家里,以避免遭遇邪灵。

习俗二、烧门神纸

旧时,大年初三夜,过年时松柏枝条,过节时挂在门神上的门纸一起烧掉,表示新年已经结束。 ,并重新开始谋生。俗话说“烧了门神纸,你就会找到自己的健康”。

风俗三、小米的生日

民间认为,正月初三小米是小米的生日。这一天要祭祀祈福,不许吃米饭。人们认为,如果出现违规行为,就会导致粮食减产。

风俗四、小年朝

是天庆节。这是宋代的宫廷节日。大中元年宋真宗良父,因相传有天书降临人间,真宗下旨,定正月初三为天庆节,官员等放假五天。后来改称小年王朝。不扫地、不讨火、不汲水,就像隋朝一样。

风俗五、中元节

农历初三,旧俗称“中元节”。这一天禁止走亲访友。不过,这种习俗早已过时了,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春节期间人们很少聚在一起,这已经被淡化了很多。

风俗六、不宜外出

初三风俗禁忌:初一到初三都是一年的第一天。禁忌与上述基本相同农历正月初一。请参考大年初一的禁忌。另外,大年初三俗称“红狗日”,不宜外出或招待客人。必须关灯早点睡觉。

风俗七、羊日

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这一天,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就意味着今年的羊会养得好,养羊的人会有好的收成。

风俗八、不外出拜年

大年初三,人们一般不外出拜年。因为他们赤身裸体,所以希望避免与别人发生争吵。在中国大陆的一些农村和城市,有初一到初三不使用刀剪的习俗。

自定义 9.贴“Chikou”

在中国南方,大年初三早上必须贴“Chikou”(禁口)。认为这一天容易发生争吵,不宜。拜年。所谓“红嘴”,一般用一张长约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上面写有一些平安吉祥的字样(格式:“1994年甲戌正月”)正月初三,要在神灵面前烧香,钉正门,斩断一切偷火星的男女赤身贼。一切灾难到天上,吉祥到天上。”垃圾是在正月初二堆积的,必须在大年初三一起清理并拿出来。否则, ,那就等于把家里的金银财宝榨干了。

总之,贴“红嘴”才是正事。做。让人从心理上感觉到,一年四季都能平安进出,不会与人发生争吵,也不会发生各种不幸的灾难,家里会招财,万事如意。

已是第三天了。农历新年!这些习俗你需要知道~

今天是大年初三!这些习俗你需要了解一下~

各地大年初三的习俗

1.东北扫帚日

每年农历正月初三,不仅在吉林省,在北方,很多人都称其为“扫帚节”,因为在这一天,人们可以打扫卫生从初一、初二开始清理垃圾。而且打扫庭院时,还有一种说法是要从外向内扫,寓意聚财。

2.山东农历三四回娘家

“回娘家吧”“过年回娘家”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大多数地方“回娘家”的时间都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烟台、莱芜等地山东、聊城等地,正是大年初三,“回娘家”才到了大年初四。需要注意的是,带去的礼物数量

3、甘肃祭灶神

在中国西北大部分农村地区,农历初三都是祭灶神的日子。从农历新年即腊月二十三开始,祭灶神就在农历正月初三。请贴在炉子中央,摆上供品,每日上三香,寓意保佑一家人富足。五谷丰登,来年五谷丰登,全家丰衣足食,年年有余。正月初三,必须送走灶神。

4.江浙迎灶神开井

在江浙嘉兴、湖州,大年初三被称为“小年朝”,是迎灶节。灶神,意为迎接灶神从天而降。旧时的杭州,初三要举行“开井”仪式。初一、初二,古人让辛劳了一年的井绳休息,并用红纸封住井口,这样就没有人能从井里打水了。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了一场非常特别的仪式。在仪式期间,封印被移除。

5.闽南竹竿舞

闽南漳浦乌江,农历三月初三,当地畲族同胞会用喜庆的竹竿舞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从大年初三开始,当地人就以这种载歌载舞的方式庆祝新年。因为在闽南地区,初一人们要互相拜年,初二是女婿节,女儿女婿都要回父母家,所以畲族人非常热情好客。他们从大年初三开始。用这竹竿舞来表达你快乐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