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没有具体的动物,所以只能举例
蚯蚓、蜗牛、蜈蚣、刺猬的生活习性
1.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喜温度、湿度、安静,怕光,夜行性环节动物怕盐分和鞣酸气味。白天生活在潮湿、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夜间出来寻找食物。它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残渣、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瓜果皮、造纸厂、啤酒厂或面粉厂的废渣以及居民区的生活垃圾为食。他们特别喜欢吃甜的食物,比如腐烂的水果,也喜欢吃酸的食物,但不喜欢苦的食物和带有鞣酸味道的食物。盐对它们有毒性作用。蚯蚓是需氧的低等动物。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适合居住土壤疏松,温度15~25度,湿度60%~70%,pH值6.5~7.5。当条件不适合时,它就会爬出来逃跑。
2。田螺的生活习性
田螺是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欢栖息在冬暖夏凉、底质柔软、饵料丰富、水质新鲜的水域。它们特别喜欢聚集在有微流水的地方。 。田螺为杂食性,以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为食。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夜间进食旺盛。
3。蜈蚣的生活习性
自然条件下,蜈蚣一般白天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在边沿、柴堆、瓦缝处,或角落阴暗处。它特别喜欢生活在潮湿、陈旧的土地上,周围有腐殖质、石头和瓦砾。基本特征活动特点是白天躺在床上,晚上出来。当气温低于10摄氏度时它们停止进食,在-7摄氏度时进入冬眠。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泛。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及其卵、蛹、幼虫等,也吃蠕虫、蚯蚓、螺类以及各种畜、禽、水生动物的肉、内脏、血液等。蜈蚣还吃软骨、果皮、土豆、胡萝卜、绿色蔬菜等。其他如牛奶、面包也可以作为蜈蚣的食物。
4。刺猬的生活习性
刺猬的适应能力很强,对环境的要求也比较宽松。但刺猬喜欢安静,怕光,有白天躲藏、晚上出来的习惯。内室是一个巢,里面填满干草、松叶或稻草。外巢室是活动场所,有土堆等。山地、花卉、灌木等,夏荫冬暖。刺猬是夜行性动物,因此在黄昏时可以同时喂食水果、蔬菜和水。喂食的食物必须新鲜、清洁,水果、蔬菜在喂食前必须洗净。例如,从市场买来的蔬菜应先在水池中浸泡1小时,然后再洗净喂食,以防止农药中毒。同时饲料要多样化。单一饲料会导致刺猬互相咬而拒绝进食。装死是昆虫社会中比较常见的习惯,但作者的观察告诉我们:没有动静就根本没有心计,更不用说装死了。这是一种真实的状态和复杂的神经。压力反应使他们暂时陷入一动不动的状态。任何紧急情况都会让它变得极度紧张,但另一种情况却可以缓解这种状态,尤其是暴露在阳光下的时候。残酷的一还有肆无忌惮的残害刽子手——大头黑色步甲和皮肤黝黑的吉列乐于装死,而鞘翅昆虫,如象甲虫、金甲虫、瓢虫等,则装死数分钟甚至数分钟。钟声又复活了,许多昆虫,比如闪光吉丁,断然拒绝装死。转移话题,传说中的白蝎子自杀是真的吗?然而,作者的实际观察告诉我们:事实上,那些捏造蝎子自杀事件的人,是被它突然失去生命力所迷惑的。蝎子被困在火焰包围的高温之中,气得浑身抽搐,倒了下去。场面欺骗了他们。如果他们不是那么容易上当,早点把蝎子从火圈里拿出来,他们会看到死去的蝎子又恢复了生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自杀。

海豚的生活习性。海豚是会呼吸的海洋动物在水面上。每次呼吸可以在水下持续二十或三十分钟。当人们在海上看到海豚跃出水面时,这是海豚的呼吸。同时,海豚大多生活在浅海,很少游出深海。他们会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不同的活动。休息或玩耍时,它们会聚集在海滩附近的海湾。狩猎时,它们会出现在浅水和岩石地方。

大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它们属于长鼻目。只有一科二属三种,分别是象科、非洲象和亚洲象。非洲象有两种类型:普通非洲象(也称为草原象或灌木象)和非洲森林象,只有一种亚洲象(也称为印度象)。广泛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东南亚,甚至中国南部边境。

大象的妊娠期为10-12个月。一头新生大象重100公斤,需要8-14年才能达到性成熟。据报道,1974 年在安哥拉被杀的最大大象重达 13.5 吨。

大象的皮肤厚且无毛。鼻子和上唇融合成一个圆柱形的长鼻子。两颗上颌切牙又大又长,就是所谓的“獠牙”。口腔两侧一般有三颗前臼齿和三颗后牙。为了磨牙,多吃高纤维食物、树叶、草等。磨牙不会同时生长。新的臼齿只有在现有的臼齿磨损后才会长出,所以如果最后一颗(第六颗)臼齿在60岁左右磨损后,老象可能会因营养不良而死亡,但如果继续喂食,它可能会继续活下去磨碎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