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以及清明节的一些习俗?
清明节的由来: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一年中气温、降雨量、物候等方面的变化,古代劳动人民利用二十四节气来安排农业活动。相传春秋时期,晋太子重耳为躲避迫害,逃亡国外。流放途中,荒无人烟的地方,我又累又饿,已经站不起来了。大臣们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吃的。就在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候,大臣介子推到一处僻静的地方,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太子喝。重耳渐渐恢复了元气。当重耳发现自己腿上的肉是介子推割下来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登基为王,又称公。历史上的晋文。文公即位后,对跟随他流放的官员重重赏赐,却忘记了介子推。很多人都埋怨介子推,劝他向国王索要赏赐。然而介子推却鄙视那些争功夺赏的人。他收拾好行李,悄悄跟着老母亲去绵山隐居。晋文公听说后,非常羞愧,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经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到两个人并不容易。有人想出从三面烧绵山的计策,以逼介子推出去。大火烧遍了绵山,却不见介子推的踪影。大火熄灭后,人们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死在一棵老柳树下。当文公晋王看到这一幕,哭了。下葬时,在树洞里发现了一件衣服,上面写着:“我将割肉以示对你的忠诚,希望主公永远清明。”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群臣登山参拜,发现老柳树又活了。他将这棵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并向世人宣布寒食节的第二天就是清明节。清明节习俗: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扫墓,是一种祭奠死者的活动。清明节期间,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大多去扫墓。除了禁火、扫墓之外,还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如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