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有哪些习俗呢?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国的一个重大传统节日,又称元夕、元夜、上元节,因为它是第一个完整的节日。新年的月夜。因这个节日历代都有观灯的习俗,故又称元宵节。元宵习俗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据一般资料和民间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时期就已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辛夜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乙”,被后人视为正月初一祭祀神灵的日子。但正月十五真正成为民间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时期佛教文化的传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元宵节习俗的形成。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因明帝弘扬佛教,恰逢蔡敏从印度归来求佛。他说,在印度的摩赫托王国,正月十五,僧侣们聚集在一起,礼敬佛陀舍利,是一个吉祥的日子。为了弘扬佛教,汉明帝下令,正月十五晚上,宫殿、寺庙要燃灯以表佛。因此,正月十五晚上点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和道教文化的加入,在中国逐渐扩大。元宵节习俗的真正推动力在于它处于一个新的时间点,人们充分利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客户元宵节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空前的灯市。唐代中叶以后,已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开元鼎盛时期(公元685年—762年),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有灯笼5万盏,种类繁多。皇帝下令建造一座巨大的灯塔,共有20间,高150英尺。 ,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元宵节 元宵节历代不断发展,元宵节变得越来越长。唐代的元宵节“元前后一日”。宋代在正月十六之后又增加了两天。明代则延长至农历八月初八至十八日十天。
在清朝,满族的时候人们占领中原后,宫廷不再举办元宵节,但民间的元宵节依然蔚为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并延续至今。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加的一项活动,出现于宋代。南宋时期,京城临安每逢元宵节闹灯谜,不少人猜灯谜。起初,好心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彩灯上让人们猜。由于谜语能启发智慧,又有趣,所以在传播过程中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
唐宋时期,灯市上开始出现各种杂耍技艺。明清时期的灯市,除了灯谜、戏曲歌舞外,还增加了戏曲表演。
除了逛灯市,历代人们还有迎紫姑拜厕神、过桥、摸指甲去除百病等习俗。现场还有打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应吃一些节日食品:南北朝时,元宵节吃用肉和动物油熬成的豆粥或米粥;在唐代,人们会吃一种叫做“面茧”的面食和焦鸡锥(即烤饼)。宋代出现了用咸豆汤和绿豆粉制成的菜肴,斗汤,并出现了“圆子”。从此,元宵节吃元宵便成了南北各地的习俗。
元宵节期间,是青年男女结识恋人的机会,因此元宵节已成为中国的节日是“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都重视的重大民间节日。城市里的元宵节格外热闹,体现了中国人民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节所承载的节日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所淘汰,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日习俗被简化为“吃元宵”的饮食习俗。
送小孩灯笼
简称“送灯笼”,又称“送灯笼”等,即元宵节前,娘家人送去给新婚女儿家放灯笼。或由亲友赠送给新婚夫妇和不孕家庭,以祈求多子多福,因为“灯”与“丁”谐音。这种习俗在很多地方都有。在陕西省西安市,人们之间互相送灯笼。正月初八、十五。第一年送一对大宫灯和一对彩绘琉璃灯,希望女儿婚后吉祥,早日生子。如果女儿怀孕了,除了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她怀孕顺利。
瀛子姑
子姑又名七姑姑。在北方,她常被称为厕所阿姨、坑三阿姨。古代民俗有正月十五祭祀厕所神子谷、算命养蚕、算命等。相传紫姑是一位嫉妒大老婆的小妾。正月十五她在厕所被杀,成为厕所神。因此,人们常把紫姑塑造成女人的形状,供奉在猪圈里。晚上上厕所。 。这种风俗流行于南北,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记载。
走百病
又称走百病、驱散百病、走桥等,是消除灾难、祈求健康的活动。元宵节晚上,妇女们相约一起出去,见了就过桥,相信这样可以祛病延年。
偷菜节
贵州省黄平地区苗族人民流行的偷菜节,也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节日当天,女孩们成群结队去别人家里偷食物。严禁他们从自己的家人或同性朋友的家里偷东西,因为偷食物与他们的婚姻有关。所以他的菜就仅限于白菜,而且q份量足够大家吃。你不必担心偷食物时被发现,得到食物的人也不会责怪你。大家把余来的蔬菜收集在一起,做了一顿白菜宴。俗话说,谁吃得最多,谁就早遇到对的人。同时,养出来的蚕会是最强壮的,产的丝最好、最多。
巴乌节
巴乌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五。 “巴乌”的意思是“狩猎归来”。发现于云南鹤庆彝族黑火人聚居区。这个节日原本是庆祝狩猎归来的习俗,没有固定的节日。过去,当人们打猎回来并采集猎物时,动物的头被送给猎人,兽皮被送给猎人,肉被烤着。这段时间,人们聚集在冷杉周围e 在头部和皮肤前面重现狩猎动作。肉煮熟后,大家分享。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节日。节日舞蹈中的巴乌舞,由十二个木鼓、十二个铊锣、十二个唢呐(闰年各十三支)组成的乐队伴奏,由三十六名身着虎、豹、熊、鹿等服饰的年轻女子表演。虎古筝。头上放有兔子、狐狸等的皮毛或锦鸡及各种鸟类的羽毛。他们打扮成飞禽走兽的样子,围着火堆跳舞,翩翩起舞,表现各种动物的姿势,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猎人手持弩或钢叉,将“猎物”包围起来,并与“猎物”旋转的相反方向进行各种凶猛的狩猎动作。节日期间还举办龙灯、狮子灯、白鹤灯等活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