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广西仫佬人口15.26万人,占全国仫佬人口的98%,占广西人口的0.34%。仫佬族是广西的一个土著民族。主要分布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及邻近县。仫佬年是仫佬族的春节。它是一年中最长的节日,与除夕活动融为一体。除夕是上一年节日的结束,也是另一年节日的开始——春节的前奏。因此,从两者的关系来看,它们是同一个节日的两个部分,时间的界限将它们分为新年和旧年两半。相传,仫佬族选择“卯”日过新年,有两层含义。首先,仫佬族的祖先用兔子作为订婚礼物。婚礼当天正好是第一个养兔场是农历十月。因此,人们定这一天庆祝新年,有祭奠祖先、继承传统的意义;其次,秋收在九月结束,十月过年,有庆祝丰收、感谢祖先保佑的意义。仫佬族把“仫佬年”视为吉祥的日子,不少仫佬族在这一天结婚。
广西有哪些民俗风情?广西民俗资源分为六类:一是歌舞娱乐。广西各少数民族都以爱歌、善唱山歌而闻名。民歌高亢、奔放、自由;内容简单健康,叙事抒情,有问必答,主题广泛;押韵形式、叠排、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艺术品质高性。可以即兴演唱,作曲伴唱,就地取材烘托气氛,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娱乐欣赏功能。民歌运用广泛,与广西各族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大多数节日庆典、爱情求爱、娱乐仪式都伴随着歌声。尤其是孕育了歌仙刘三姐的庄宝山乡,被誉为“歌海”。壮乡有各种规模的卡拉OK。每年3月3日,各卡拉OK都会举办盛大的歌会。侗乡又被誉为“诗歌之乡、歌的海洋”。侗族情歌优美、真挚、热情,叙事歌曲委婉、寓意深刻。 《琵琶歌》以琵琶或雅歌与钢琴伴奏,曲调欢快、流畅。 《大歌》引领人群和谐,多声部合唱,声音洪亮,气势磅礴。其他还有毛南族的“洛海歌”、“还歌”,松老族的对歌“左坡”,京族的“哈歌”、“海歌”,荆族的“大道歌”等。敖瑶族的“香丽”,茶山瑶族的“香丽”。 《宋》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八桂少数民族不仅能歌善舞,而且能歌善舞。舞蹈内容大多反映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宗教信仰。芦笙舞深受苗、壮、侗、水、瑶等民族的喜爱。他们手持芦笙,边吹边舞。舞蹈动作以脚部为主,短步、快踢较多。节奏明快流畅,展现出较高的舞蹈水平。技能。铜鼓或长鼓也为瑶、壮、水、苗、彝等民族所喜爱。每逢节日庆祝,人们常常跳舞以鼓励人们。鼓手边打边舞,舞者边唱边舞。节奏明快,气氛热烈。其他还有壮族的石工舞、螺蛳舞、春堂舞、钢管舞、采茶舞、绣球舞等,瑶族的狩猎舞、瓦鼓舞,京族的天灯舞等。侗族的花棍舞、多叶舞、苗族的板凳舞、彝族的牛筋舞等,形式多样、风格多样。丰富多彩的民间娱乐、戏剧也为广西各族人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侗族的斗牛惊心动魄,苗族的斗马、赛马激烈。松老族嬉戏凤凰护蛋,侗族、壮族抢着“抢烟花”。壮族、侗族、苗瑶打鸟充满乐趣,松老鸡图罗城的比赛是独一无二的。壮剧、侗剧、毛年戏服饰各异,唱腔多样,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些类型的娱乐活动很难统计。它们集娱乐性、竞技性、参与性于一体,既能娱乐人,又能娱乐自己。歌舞、娱乐习俗是广西民间旅游资源歌舞的精华,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旅游开发价值。这是因为:首先,歌舞本身就是艺术,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它们也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浓浓的生活气息。 ,能给游客一种新鲜独特的感觉。其次,大多数歌舞娱乐活动对表演的时间和空间没有严格的要求。它们可以定期一起执行,有利于集中开发和维护并把它作为一项常规的民俗表演项目。三、歌舞 大多数娱乐活动都是开放式的,让游客参与活动,唱歌、跳舞,与演员同乐,亲身体验异质文化带来的新奇感受。 2、几乎每个少数民族的季节习俗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日。民族节日大多以民俗活动众多、场面大、参与者多、民族风情浓郁为特色。尤其是娱乐节日,如壮族的“三更节”和侗族的“烟花节”。 ”、苗族的“芦笙节”、老挝人的“婆节”等,气氛热烈。游客在节日中可观、可赏、可歌、可舞,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瑶族的“盘王节”、篆族的“麻窝节”等宗教节日克族、彝族的“拜树节”、京族的“哈节”气氛独特,场面壮观,娱乐表演众多,原始意义浓厚。只要开发得当、利用得当。 ,可以满足民间游客求古求异的心理,使这一民俗资源具有独特的魅力。由于季节和节日固定,节日内容相对单调,接待游客受到一定限制。三、礼仪活动民俗旅游不同于风景旅游。后者是人(游客)与自然的交融与协调,前者是人(游客)与人(作为民俗载体的主人)的沟通与协调。主人的言语礼仪和行为规范,会直接影响到游客。新颖、独特、热情的迎宾礼仪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架起游客与东道主沟通的桥梁。因此,在发展民俗旅游时,必须注重民族礼仪的发展。广西境内大部分少数民族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民族礼仪的发展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文化传统保证。例如,大瑶山的瑶族燃枪送客,用“礼歌”招待客人;侗族待客以“礼歌”,苗族待客以“油茶”,苗族以路边酒迎客。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可以使用。然而,这些礼仪随意性大且不够规范。发展旅游业,要注意在保持民族特色和传统的基础上加以规范。婚礼习俗和礼仪也值得发展。一约n 将那些精彩的婚恋习俗片段作为表演项目供游客欣赏。二是可以为部分游客提供特色服务,让他们体验少数民族婚礼习俗。八桂婚俗习俗多样,具有深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柳江壮族在婚礼上要唱哈日歌,用牛车接新娘,并向屋内撒谷物。香州壮族的婚礼上,舅舅会端茶,给母亲烧茶,给母亲敬茶。这些婚礼习俗很有趣,值得开发利用。 4、饮食习俗 “吃”是旅游活动六要素之一。广西物产丰富,一年四季瓜果飘香,茶、酒、食品风味独特。桂族的饮食特点是喜酸、喜糯。酸味食物有很多种。董和毛南p人们几乎无味,不吃酸的食物。侗族的酸鱼、酸鸭、毛南三酸龙虾、腊肉、翁秀都是酸味佳肴。糯米主食和小吃有很多。壮族的五色米、粥、沙糕,侗族的手抓糯米,都独具特色。油茶,甘甜可口,能助消化、解油腻,深受苗、侗、壮、瑶等民族的喜爱。 “姚离不开新鲜”。大瑶山瑶族人民将雪鸟和剥皮的田蛙腌制而成,使鸟宣平、田蛙鲜嫩,酥脆香甜。毛南菜牛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如果将这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食品开发成风味小吃供游客品尝,一定会令他们心满意足,玩得不亦乐乎。 5、服饰和建筑 民族服饰和建筑是民俗中最直观的东西。国标亮相汤姆斯主要由服装和建筑组成,能给第一次来到现场的游客留下深刻而强烈的印象。因此,应重视民族服饰和建筑的利用和开发。贵京的民族服饰大多古朴典雅,但瑶族、苗族、侗族妇女的服饰装饰繁重。瑶族服饰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女装色彩缤纷,款式有百余种。苗族、侗族妇女喜佩戴金银。他们的衣服大多是短外套和长裙子。衣服的各个部分都饰有蕾丝和飘带。百褶裙很有层次感,穿起来很华丽。壮、侗、苗、瑶等民族的民居多为吊脚楼式建筑。一般用木头制成,以桦木为材料,用很少的钉子凿成,但坚固耐用。他们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与广西温暖、湿润、山地、坡地的环境相适应。其他民族的建筑多为木结构。侗族三江的城阳风雨桥、马旁鼓楼等都是这种木结构建筑体系的杰出代表。 6、民族手工艺品 “购物”也是旅游活动的要素之一。重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丰富旅游商品市场,为游客提供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纪念品。广西各族人民心灵手巧,擅长织染、刺绣、编织、雕刻。壮锦、侗锦色彩鲜艳,图案独特,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苗绣工艺精湛,色彩绚丽。瑶族刺绣集刺绣和刺绣于一体图案精美、生动。毛南族的编织、雕刻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花竹帽”的工艺精湛,非常漂亮;雕刻的木面具生动逼真。这些工艺品如果能开发成旅游产品,一定会受到游客的喜爱。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郭立新/广西民俗旅游资源开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