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男子穿右斜领、无纽扣的“草案”长袍。腰间系长方形丝巾或布巾。农村妇女多穿宽袖长袍。连衣裙外面穿一件双排扣背心。男人和女人都喜欢穿皮鞋和靴子。皮靴加橡胶鞋套。各个年龄段的男女老少都戴四折花帽。

维吾尔人待人接物非常有礼貌。当他们在路上遇到长辈或朋友时,习惯将右手掌放在左胸上,然后身体前倾三十度,并说:“Ai Slam Elaikon!”而且维吾尔族人非常讲究待客、待客。

2.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男子的服装多为宽大、结实,以牲畜毛皮为主,方便骑马、放牧。哈萨克族妇女的服饰色彩缤纷。丰富多彩的。他们喜欢用白色、红色、绿色和浅色以蓝色丝绸、花卉织物和呢绒织物为原料制作连衣裙。年轻女孩和年轻妇女通常穿着袖子有绣花、下摆有多层荷叶边的连衣裙。

在哈萨克族聚居的地方,老人无论男女、贫富,都非常受到尊重。晚辈见到他们,都要行礼问候,并用“阿克萨哈勒”、“阿帕”等尊称代替他们的名字。长辈说话时,晚辈不得插嘴,更不能在长辈面前抽烟、喝酒。

3.回族

回族在生活习俗上恪守回族传统,遵守宗教规矩,讲究卫生,不吃猪肉、狗肉、动物血等。典型的、最富有的回族。特色服装。

4.蒙古族

蒙古族能歌善舞。民歌分为长歌和短歌t 曲调。主要乐器是morinouqur。他们喜欢摔跤。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中的伴侣。 。

5.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的节日与当地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基本相同,节日也大致相似。

6.满族

满族的服装大部分是旗袍。旗袍满语称为“衣姐”。是满族特有的服饰,是旗人服饰的俗称。满族男女老少都穿旗袍。旗袍的式样特点是:圆领、翻领、左衽、四边开楔、束腰、搭扣、窄袖(有的带有箭袖)。这种衣服骑行起来很方便。 ,适应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

6.俄罗斯人

俄罗斯人性格开朗,说话幽默,民族自尊心强em。他们接待客人时很注重礼仪。俄罗斯人见面时会向熟悉的人打招呼。说“你好”、“早安”、“日安”、“晚安”等。在节日前夕见面时,说“提前祝节日快乐”。每逢重大节日,有的甚至互相写信、发贺电。习惯。

7.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曲棍球运动久负盛名。 1989年,莫里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被国家体委命名为“曲棍球之乡”。

8.塔塔尔族

p>

塔塔尔族的服饰非常讲究,传统食物也非常丰富,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塔塔尔族热情奔放,能歌善舞。主要民族乐器有“Kunai”、“Kubuz”和“Balalayi”。目前广泛使用的有手风琴、曼陀林、吉他、小提琴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人物服饰

1.阿昌族:分布于云南,人口27000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以擅长制作长刀而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采茶 2、白族:分布于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有自己的农耕语言。 ——盐杜鹃、三道茶、大理三塔 3、保安族:分布于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000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以制刀为主,“保安刀” “非常有名,有自己的语言。 ——羊皮袄、保安刀 4、布朗族:分布于云南,人口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Tan Sing 5.布依族:分布云南等地贵族,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素有“稻米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石板房、刺绣、雕刻面具 6、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他们主要从事农业。他们以善于种植水稻而闻名,并拥有自己的语言。 ——昌古跳板 7、道族: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他们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他们有自己的语言。 ——剪纸、打曲棍球 8、傣族:分布于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他们的寺庙、塔楼、竹楼、竹桥展现了独特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和风格。d 个字符。 ——孔雀舞、篮饭、泼水节 9、德昂族:分布于云南,人口15000余人。他们主要从事农业。他们以善种茶而闻名,并有自己的语言。 ——象脚舞 10、侗族: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文文等地,人口251万多,主要从事农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泡芦笙,拦路迎客 11、东乡族:主要分布在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他们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种植水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于云南,人口5000多人。他们保持粘性d“路上不拾遗物,夜不关门”的社会风俗。盗窃很少发生。有自己的语言。 ——编织独龙毯、烤煎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6000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制作毛皮服装、篝火节 14、俄罗斯人:分布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13000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交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人口2.6万,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 ——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于台湾省,少数散居于福建、台湾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他们主要从事农业、渔猎,有自己的语言。 ——杆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于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制作汤圆、地方戏 18、哈尼族:分布于云南,人口125万,主要从事农业,擅长梯田,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于新疆,人口约1万,主要从事畜牧业,擅长刺绣。他们的刺绣品远销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并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族:分布全国各地,人口10.4亿多,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分布于黑龙江省,人口4000多人。他们是中国北方的一个渔业民族,有自己的语言。 ——做鱼皮衣、渔镇、擅长吃生鱼 22、回族:主要居住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以上。 ——扔牛,煎油香 23、基诺族:分布于云南省,人口18000余人。他们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种茶,并有自己的语言。 ——乐器蒂塔、舞鼓 24、京族:分布于广西,人口18000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农业、盐业。他们有自己的语言。 ——讨厌、玩意ng独舞、踩高跷25.景颇族:分布于云南省,人口11万多人。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稻等农作物。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木瑙唱跳孔雀舞 26、柯尔克孜族:分布于新疆、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他们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奏乐及握手仪式 27、拉祜族:分布于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28、黎族:分布于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以农业为主,妇女擅长纺织。他们的“黎锦”、“黎旦”闻名于世,并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吴大奇29:傈僳族:分布于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上道山 30、珞巴族:分布于西藏,人口2000多人,主要从事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族: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他们主要从事农、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穿旗袍、萨满舞、二贵人摔跤 32、毛南族:分布于广西,人口7.1万多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饲养菜牛、制作花斗笠。有自己的语言。 ——芬龙节舞龙 33、门巴族:分布于西藏,人口约7000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生活。编织竹藤器皿,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34、蒙古族:分布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他们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他们有自己的语言。 ——马琴演奏、蒙古包、乐乐车 35、苗族:分布于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739余人。他们以农业为主,以刺绣、桃花编织、织锦蜡染、银饰闻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吹芦笙、吊脚楼 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多,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37、纳西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等地,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语言。d 写作。 ——东巴舞、蜡染 38、怒族:分布于云南省,人口27000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织女毯、女寨 39、普米族:分布于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他们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他们有自己的语言。 ——吹葫芦笙、弹唱、群舞 40、羌族:分布于四川等地,人口19万多人,主要从事农业。白芸豆是著名特产,有自己的语言。 ——羌村 41、撒拉族:分布于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他们主要从事农业,艺术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42、畲族:分布于福建、浙江等地,有人口超过63万。他们主要从事农业。除了种植水稻外,他们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他们有自己的语言。 43、水族分布于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他们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种植水稻、糯米,并有自己的语言。 44、塔吉克族:分布于新疆,人口3.3万余人。他们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他们有自己的语言。 45、塔塔尔族:分布于新疆,人口4000余人,主要从事商业、手工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46、土族:分布于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多人。他们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ing。 ——太平洋舞、高台会 47、土家族:分布于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万,土家族织棉以“色彩绚丽,工艺精湛”着称,有自己的语言。 ——洼手堂 48、佤族:分布于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他们的木鼓充满民族特色。他们在全国民族舞蹈比赛中多次获奖,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甩头发舞 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多,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种植粮、棉、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手鼓50、乌兹别克斯坦 民族:分布于新疆,人口约1.4万,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1、锡伯族: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有人口约17万。他们主要从事渔业、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2、瑶族:分布于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他们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盘王节、长谷53、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他们喜欢吃“堆肉”,喝“杆酒”。舞曲独特,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虎节 54、裕固族:分布于甘肃,人口约1.2万。他们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55、藏族:分布于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他们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文化。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藏族舞蹈,布达拉宫 56、壮族: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多,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壮锦”驰名中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