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你们那里有哪些风俗习惯可以说说呢?

在我的家乡,我记得从小就非常重视端午节。过节前,我准备好了芦叶、糯米、红枣,等待这一天的到来。提前一天包好饺子,煮熟备用。端午节人们吃的食物多种多样,其中以饺子居多。过去称其为寒食,现在仅视为盛大节日。然而,有文化的人都知道,今天是伟大诗人、爱国主义者屈原的纪念日。

还有一个习俗是,端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给孩子们绣荷包。女孩们把钱包戴在头上,男孩们把它们系在手腕上。端午节那天,他们一大早就起床,把它们扔掉。到水里去,意味着可以避免灾难。

如今,人们不再参与其中在这些活动中,但包粽子来改善生活仍然很受欢迎。

端午节到了,你们有什么习俗吗?你能告诉我们你是如何度过难关的吗?

我是时光如花,我来回答一下:端午节到了,你们那里有什么习俗,怎么庆祝呢?

我们在北方。端午节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举行。每逢这个节日,这里的人们都有包粽子、插艾草、扎彩线、编香袋的风俗习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趋吉避凶,避免蚊虫叮咬、鼠蛇等,是最简单朴素的愿望。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相传战国末年,楚国大夫屈原主张任用有志之士,丰富了楚国的文化。国强兵,统一齐国,抵御秦军。然而,他遭到了叛徒的反对。楚王听信谗言,将屈原流放到荒凉之地。屈原在流放期间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秦军灭楚后,满怀爱国之情的屈原于5月5日含恨投汨罗江,为国殉国。

现在,端午节作为一种文化正在被全国人民所接受,国家已将端午节定为法定假日。在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同时,也在培育我们人民家国情怀的爱国精神。

这种节日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了南北不同的风俗文化。在北方,人们主要吃粽子、扎色串上艾草,制成五谷香袋,以祈福、辟邪、防蚊等美好愿望。在南方,以吃粽子、喝米酒、赛龙舟、举办文娱节目为主要活动,赛龙舟已成为奥运会体育项目之一。

端午节是我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扶贫搬迁使很多深山群众搬出了大山,进城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端午节我们有这样的风俗习惯。人们高兴地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人们能够过上正常、平静的生活。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