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志恒介绍,在中国古代,“腊八”原本是一种祭祀仪式。商代,人们每年春、夏、秋、冬用猎取的动物举行四大祭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以冬祭规模最大、最为隆重,后被称为“十二月节”。因此,人们把农历的腊月称为“腊月”,把过冬节的日子称为“腊月”。腊月并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自先秦以来,就被称为“元旦”。汉代明确冬至后第三个驻守日为“腊八日”。不过,腊八这一天不吃腊八粥,只是作为祭祀的日子。神。直到南北朝时期,才将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人们利用这一天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保佑国家和人民,祈求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赵之恒进一步介绍,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各寺庙都用香粮、瓜果熬成粥,馈赠弟子和善信。传说喝了这种粥,就能得到佛祖的加持。因此,腊八粥又被称为“福寿粥”、“福德粥”、“佛粥”。

随着时代的发展,腊八粥的品种越来越多,已发展成为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腊八粥原本的宗教内涵已逐渐淡化,如今实际上已成为色香味俱全的时令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