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主要传统习俗有:
1.吃粽子
古时,荆楚人会在农历五月初五煮糯米或蒸粽子投江中,祭祀投江投江的屈原。为了避免被鱼吃掉,人们想出了用粽叶包住大米的办法,再用彩绸包裹起来。后来,端午节吃粽子就成了习俗。粽子以糯米、黄米、红枣为原料,俗称“二米粽子”。
2。挂艾草
端午节,人们会在庭院前、屋檐下挂艾草或菖蒲。蚊子害怕这种气味,可以起到驱避作用。
由于菖蒲的叶子形状如剑,古人称其为“水剑”,并称其能“斩杀万千煞神”。人民乐将菖蒲雕刻成“小人”、“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祈求好运。也会挂在门楣上,有驱邪的作用。
3。赛龙舟
相传楚人用赛龙舟的方式赶走河里的鱼,防止它们吃掉屈原的尸体。王作基说,古人赛龙舟时,会在终点处设置鱼、鸭、铁标。谁获得这三个分数,谁就获得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为了让参赛者能够从远处看到终点线,古人会在三个标记上系上锦缎蝴蝶结。
4。吃五毒糕
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热,细菌滋生,人们容易中暑生病。古人因此吃五毒糕来祛病强身。据说吃五毒糕可以增强抵抗力、驱虫避灾。
5。采药打架
古时候,每逢端午节,人们都会结伴去郊外采药。在采药的过程中,他们会玩草,逐渐成为一种习俗。参加游戏的两个人手拿草面对面站立,每人拿着一根草或一根花茎的两端。比赛开始后,两根草互相钩住,双方将草拉向自己的方向。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拔掉,谁就输了。
6。采五毒
端午节期间,女孩子要在胸前佩戴“砖子”。据说,这种由彩色丝线制成、形似粽子的布可以辟邪。男孩脖子上挂着一个葫芦,葫芦内有“五毒”图案,寓意“收集”五毒s。
7。贴葫芦花
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古时候,人们用红纸剪出葫芦,里面装着“五毒”,称为“葫芦花”。他们会在5月1日把它们放起来,5月5日中午把它们摘下来扔掉,这就是所谓的“灾难扔”。
8。点雄黄酒
端午节期间,还有点雄黄酒的习俗。人们会在男孩的额头上写“王”字,在女孩的头上点五个点。人们认为这样会吸引蚊子和苍蝇。雄黄酒可以驱邪,避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