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前57年3月29日)

汉光武帝(公元25年—公元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蔡阳县人(今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1-2],陈留县济阳县济阳宫人[3-5]。中国东汉王朝的创建者,庙号“世祖”,谥号“光武帝”。

2.刘玄(?—10月25日)

更始皇帝,南郡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自称是西汉皇帝刘景帝的后裔。汉代齐子刘发继位长沙王后,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弟。

3.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

明世宗朱厚熜出生地为湖广布政司安禄州(今湖北钟祥),明代阿斯蒂 宪宗之孙,明孝宗侄子,兴宪王朱友启之子,明武宗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时间为正德十六年(1521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年号嘉靖。

扩展信息:

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职,整顿官风,精简机构,优待有功之臣。经济上,他解放生产力,采取休养生息的方式。经济大力发展;文化上,弘扬儒家思想,尊崇诚信。东汉也被后世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上“风俗最秀丽、儒学最盛”的光武中兴时代(司马光、梁启超说)。

公元23年,刘玄即位d.在浒水河畔(今荆州南郡)由绿林军称帝。他被赐年号更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更始皇帝。同年,新王朝灭亡,刘玄控制长安,成为天下之主。公元25年,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军队的进攻下垮台。刘玄投降赤眉军,献上国玺,更始政权灭亡。

朱厚熜即位后,通过大礼议逐渐接管皇权。他在位初期,英明严明,以严控吏,以宽治民,整顿朝政,减赋赋役,振兴国事,开创了嘉靖中兴局面,奠定了嘉靖中兴的基础。隆庆新政、张居正改革、嘉隆万达改革。在后来的p其间,他信仰道教,偏袒严嵩等人,导致朝廷腐败。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壬寅宫事变”中,他差点死于宫女之手。此后,明世宗长期不理政务,迷信方士,浪费民力,最终引发了农民起义。与此同时,蒙古鞑靼人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攻边境,入侵北京,史称“庚戌事变”。倭寇还入侵中国东南沿海,“南倭北倭”始终困扰,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朱厚熜

百度百科-刘轩

百度百科-刘秀

中国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字号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