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蒙古族风俗习惯:

1.饮食:牧区以牛、羊肉、奶类为主,辅以谷物、蔬菜。乳制品有奶豆腐、奶疙瘩、奶粉、奶酪、奶油、酸奶等。早上吃炒饭,喝奶茶。茶加酥油和少许绿盐很美味。我中午和晚上喜欢吃牛羊肉。砖茶是牧民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煮好后,少加鲜牛奶。

2.服装:服装中,长袍是蒙古族的传统服装。袍子很肥大,没有开衩。过去牧区的冬衣多用裸皮制成,也有用缎子或棉布制成的。夏天,人们通常穿布衣服。颜色通常是红色、黄色和深蓝色。冬天放牧时牧羊人可以取暖御寒,夏天可以防止蚊虫叮咬。

3.建筑风格:圆形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的传统生活工具。它携带方便,拆装方便,能经风耐寒,适合游牧生活。通常蒙古包高七八尺,直径十几尺。它由圆形壁“Hana”和伞形顶框“Woni”组成。周围和顶部都覆盖着厚厚的毡子,四面都用毛绳绑着。

2.拜访蒙古族的注意事项:

1.骑马或驾车靠近蒙古包时,切忌快速骑行,以免惊扰牛群;

2、如果门前有火或挂红布,则说明有病人屋内或孕妇,禁止外人进入;

3.客人不能坐在西炕上,因为西炕上供奉着佛。方向;

4.忌食自死动物肉、驴肉、狗肉、白马肉;

5.避免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裤等。

扩展信息

蒙古族的文化活动:

1.马琴是蒙古族最喜爱的民族乐器,因为它的杆顶雕刻着一匹精美的马。以头命名。最早的森努琴称为“西琴”或“胡琴”,起源于东湖的“西”(即云母西),清末称为“潮儿”。表演形式多为独唱或自唱。马头琴演奏的声音浩瀚、低沉、悠扬、悠扬,仿佛把人带入无边无际的草原。

2.蒙古族舞蹈早已闻名。传统舞蹈有马刀舞、筷子舞、安代、驯马师、小青马等。马舞是从草原马匹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造型高大豪迈,步伐洒脱。挥手、一鞭、一跃,人们就能感受到马的跳跃和蒙古人民凶猛勇敢的性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参考来源:中国政府网-蒙古族

【禁忌】蒙古族在靠近蒙古包骑行或行驶时不宜快速骑行,以免惊扰兽群;火上可悬挂红布条等标志,表明屋内有病人或孕妇,禁止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拜佛的方向;禁食死动物肉、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忌红色、白色,办婚礼忌黑色、黄色。避免在火盆上烤脚、鞋子等袜子和裤子等;参观寺庙经堂、坛堂、狩猎时禁止吸烟、吐痰、触摸法器、经书、佛像、大声喧哗寺庙附近也是禁止的。 【风俗习惯】见面要打招呼,即使是陌生人;当你见到你的同龄人或熟人时,你通常会问:“Saibanu”(你好)。如果你遇到长辈或第一次见面的人,你应该问:“Tasibainu”(你好)。热情好客(无论相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人家里做客,必须尊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坐在火炉周围的地毯上。然而,主人的住处却在灶的西边。主人不坐时,不准随便坐。客人通常都想喝主人提供的奶茶,不喝就显得不礼貌了。如果主人请你吃乳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果不方便多吃,就吃一点。献哈达也是一种高贵的礼仪蒙古人民。敬哈达时,送礼者应跪拜,双手捧住,递给对方。受礼者也要跪拜,双手接过或鞠躬,让送礼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表达谢意。蒙古族待客十分注重礼仪和规矩。比如,吃手工羊肉时,通常会以带肉的羊肉琵琶骨和四根长排骨招待客人。如果招待客人牛肉,则给客人一块肉脊、半根肋骨和一块肥肠。招待客人最隆重的就是全羊宴。全羊宴包括骶骨、四肢、肋骨、胸椎、羊头,有的地区还包括羊心、肝、直肠和牛肚。制作方法是将全羊各部位倒入大锅中。水温升高后,加入一定量的熟酸奶,小火煮,搅拌频繁地。将肠、牛肚、心、肝和煮熟的羊头放入另一个锅中煮沸。与额外的调味料一起食用。宴会开始时,将煮熟的部分放在一个大盘子上,尾部朝外。羊头上要刻上“十”字,象征吉祥如意,上桌。吃饭时,主人要请客人把骶骨切下来,或者长辈先用刀切下来,然后大家一起吃。女孩出嫁前,娘家人都要煮羊胸肉给她吃,以示告别。过去,烤全羊多用于祭祀或祭祀敖包。现在已成为重大节日或迎接贵宾的特色菜肴。 【宗教】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元代以后普遍信仰喇嘛教。蒙古族的特色美食有很多,如烤羊肉、烤羊肉等。带皮全羊、手烤羊肉、炒羊肉、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还有民间菜肴:奶油,蒙古族常用的乳制品;牛奶皮;全羊宴,是蒙古族传统宴席菜肴,也常用于祭祀活动;熟烤羊,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风味菜肴;卷心菜和羊肉卷;辛素糕,蒙古族传统民间糕点;干米,蒙古族小吃。蒙古族牧民视羊为生命的保证和财富的源泉。一日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和肉。用牛奶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德”,意为神圣、纯洁的食品,即“白色食品”;用肉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尼德”。 “德”是“红色食物”的意思。除了最常见的牛奶外,蒙古族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一小部分是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用作鲜乳饮料,大部分加工成乳制品,如:酸奶干、奶豆腐、奶皮、稀奶油、稀奶油、奶油渣、奶酪酥、奶粉等,其余品种可搭配食用也是老少皆宜的餐食和小吃。乳制品历来被视为优质珍品。若有访客,必须先行招待。如果有小孩来,就要在他们的额头上涂上奶皮或黄油,以示美好祝愿。蒙古族的肉食主要是牛、羊,其次是山羊、骆驼和少量马肉。狩猎季节也会捕猎黄羊肉。常见的羊肉传统吃法有全羊宴、嫩皮全羊宴、毛全羊宴、烤羊肉、烤羊心、炒羊肚、炖羊脑等70多种。最有特色的是蒙古烤全羊(带皮烤)、烤箱烤全羊皮或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烤羊肉。蒙古族讲究烹调羊肉,烹调后立即食用,以保持羊肉的鲜嫩。尤其是制作手工羊肉时,切忌煮过头。但内蒙古东部蒙汉混居地区的蒙古族也喜欢将肉与调料一起煮,煮成酥脆的手工羊肉。一些地区的蒙古族还喜欢将羊腰肉切成大块,裹上面糊,炸成炸肉片,民间称之为“大炸羊”。冬天主要吃牛肉。有的做成全牛肉宴,更多的是做成炖菜、红烧菜、汤。骆驼肉、马肉也吃,炸骆驼驼峰片蘸糖被视为美味佳肴。经验丰富的厨师还擅长将牛筋、鹿筋、牛鞭、牛尾烹制成各种食疗菜肴。按顺序为了便于保存,牛羊肉常被制成肉干和腊肉。在日常饮食中,炒饭作为蒙古族特有的食物,与红食、白食一样占据着同样重要的地位。西部地区的蒙古族也有用炒饭做“瓮”的习俗。用炒饭做“棒”时,加入羊油、红枣、红白糖,拌匀,揉成小块,当茶或米饭食用。未蒸的小米多用来和肉丁煮粥,小米粉可以用来做煎饼。各种由面粉制成的食品也越来越多地纳入蒙古人的日常饮食中。最常见的是面条、煎饼,他们最拿手的就是面粉馅。制作独特的蒙古包子、蒙古馅饼和蒙古糕点新苏糕。西部阿拉善、鄂尔多斯的蒙古族也有用面粉包饺子形状的“掌茹”的习惯。东部热里姆联赛富含b荞麦和用荞麦粉做的煎饼是当地特有的食品。蒙古人每天都离不开茶。除了喝红茶之外,几乎每个人都有喝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泡奶茶。冲泡奶茶最好用新鲜纯净水。煮沸后,倒入一些茶粉,放入干净的锅或锅中,煮2-3分钟,然后加入鲜牛奶和盐,煮沸。蒙古奶茶有时还加黄油,或奶皮,或炒米等,芳香浓郁,咸鲜可口,是一种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甚至有人认为三天不吃饭可以,但一日不能喝奶茶。蒙古族还喜欢用许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和花朵来制作奶茶。煮出来的奶茶有不同的风味,有的还可以防治疾病。大多数蒙古人都可以喝酒,他们喝的酒主要是白酒和啤酒。该地区还消费奶酒和马奶酒。蒙古族酿造奶酒时,先将新鲜牛奶放入桶中,然后加入少量酸奶汁(比普通酸奶酸性更强)作为发酵剂,每天搅拌,等待3至4天即可牛奶完全变酸了,就可以放进锅里了。加热,在锅上盖上一个无底木桶,木桶内侧挂几个小罐,大口朝下,然后在无底木桶上放一个装满冷水的铁锅。酸奶加热后蒸发并冷却。铁壶凝结成液体,滴入小壶中,成为第一壶奶酒。如果程度不浓,可以第二锅蒸。每逢节日或宾客朋友聚会,都有豪饮的习惯。马奶酒是由发酵的新鲜马奶制成的,不需要蒸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