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脾气很直,但是胆子大,做事快,脾气火爆!他说话的声音虽然沙哑,但却充满热情!我们通常边走边吃~··如果我想回答你们所有的问题,我会写一本书。就加点武汉聊聊吧!我是武汉人中脾气比较火爆的类型。可以加一楼的! o(∩_∩)o...
请采纳

我的家乡湖北有哪些过年习俗?

我是荆州人,你呢?

“大人盼着种庄稼,孩子们盼着过年”!在我的家乡湖北,农历腊月二​​十三就开始过年了。有句谚语说:二十三,给一盏灯;二十三,给一盏灯;二十三,给一盏灯。二十四、去掉鱼刺;二十五、击鼓;二十六、福猪肉;二十七、去除脏污渍;二十八、祝福鸡鸭;二十九,家家都有,这就是过年了。
送灯笼指的是给辛苦劳作、功成名就的灶王爷送灯笼。他也想回到天堂与家人团聚。看来过年的时候连神仙也不能免俗。挑鱼骨头,就是做鱼丸。作为千湖之省,我的家乡湖多鱼多,人们也嗜鱼如命。鱼丸是婚丧嫁娶时不可缺少的特色菜肴。除夕之夜,团圆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年年有“鱼”!可惜现在一切都机械化了,原来的农家鱼丸已经成了稀罕物。敲响大鼓,意味着25号之后就可以拿出各种发声乐器了。这其实主要是指过去农村艺人利用人们过年好运的心理,挨家挨户吹奏、吹奏、唱歌来赚钱的方式。y。如今,这是一种赚钱的方式。逐利的人多了,自娱自乐的人也多了。二十六、二十八是宰牲日,但忌说“宰”,说“福”,以求得好名声。清除污垢意味着一般清洁。二十七主要是打扫厨房,因为厨房每天做饭都需要点火。如果清理得太早,春节前又会又冒烟又脏。最后一句是,二十九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准备好了年货,一家人团聚,等待辞旧迎新。
除夕之夜,这一天的兴奋之情无需赘述。有趣的是,按照习俗,出嫁的女儿可以回家吃团圆饭,但不能留在家里看年夜饭,所以我家乡的团圆饭就是我们午餐吃的东西(我们吃饭前必须祭祖)是为了我们的女儿吃完饭就可以回婆家,而我们的女婿和侄子却可以光明正大地留在这里!真是出嫁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啊!
按照老规矩,初三不能煮生米、生水。除夕的下午,家庭主妇们忙着做饭,男人们则负责烧水。这个习俗是我最不同意的。过年还得吃剩菜,太丢人了。
大年初一的春节,被称为“走出去”。过去,男子会带一些礼物到宗族长辈家里,以表达对长辈的尊敬,或与邻里叙旧交新。现在流行去村干部或者有权有势的人家里。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公共关系,我不知道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家庭主妇们主要是去寺庙烧香抽签,祈求新的一年家人平安、兴旺。年轻人成群结队地载歌载舞,尽情表达活力和激情。大年初一的生活原则是东西不能拿出来。就连垃圾也只能堆在角落里,不能扫出去,以免把一年的运气都洗掉。
大年初二是给“老”人们拜年的日子。这一天,有前一年去世的人的家庭要举办盛大的宴会招待亲友,称为“鲜香”。
大年初三是拜年的日子。一般拜年的顺序是按照相对距离和到达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基本上,先是婆婆家,然后是奶奶家,最后是姑姑和表弟。但一般应在初六之前完成。去那里已经太晚了。如果与人相处,就会有被冷落的感觉,这往往会影响两个家庭的关系。如果有一个亲戚没有来拜年,那就意味着他要和你断绝联系了!
在我的记忆中,过年最热闹的就是正月初八到十五。初八,来自各村的舞龙队、舞狮队、荷花船队、河蛤班等业余文艺团体开始浓妆淡抹地登台表演。习惯了面朝黄土背天的男女老少,都趁着这难得的空闲时间,在父亲面前露了脸。和村民们。这边,农家小伙子、小伙子提着龙灯,抱着狮子,从一个村子走到另一个村子,仿佛有无穷无尽的能量。所到之处,他们上蹿下跳,前滚后滚,玩得尽兴。八种武术七十二变。那边,大小姐和少妇们也不甘示弱。莲花船队左右摇曳,俏丽的菱角少女轻轻踏着莲花步。河蚌队伍一开一合,凶猛的船家姑娘们前冲后退。追赶周围的人;此外,还有骑竹马过高桥,都是有趣且低成本的民俗活动。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不幸的是,现在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这些乐趣越来越少。
“正月十五过后,大家都在看直到元宵节才算结束,于是大街小巷又重新出现了“大人盼着种田,孩子们盼着过年”。<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