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有哪些习俗呢?
元宵节习俗
吃元宵: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 “她在宫里呆了很多年,思念父母,终日哭泣。”大臣东方朔决心出手相助。她又向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皇大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烧毁长安。唯一能逃过灾难的办法,就是让“元宵姑娘”做很多火神在正月十五喜欢吃的东西。汤圆是全体臣民包的,全体臣民都挂灯笼祭拜。武帝做了“元宵节”,女孩终于见到了家人。从此,元宵节就形成了。
元宵节娱乐活动:
挂灯笼:这种习俗起源于东汉时期d 流行于南北朝时期。唐代把元宵节定为三天,即正月十四至十六。宋代改为五日。明代是十天,清代则是从过年开始宫里就挂灯笼。民间有一个关于挂灯笼的美丽传说。古时候,一个猎人射死了一只神鹅。玉皇大帝闻讯大怒,要为神鹅报仇。他要在正月十五烧毁这个世界。一位善良的仙女偷偷来到了这个世界。这个消息被报告给了人们。人们决定在正月十五前后,家家户户都挂上红灯,燃放烟花,这样天兵即将下凡时,就能看到火光。以为火已经烧了很久了到了这个时候,他就不再下界了,直接去找玉皇大帝传话,免去了人间的麻烦。从此,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挂灯笼。直到今天,正月十五全国各地仍然有不少元宵节和灯会。著名的有北京北海公园灯会、四川自贡灯会、哈尔滨冰灯会等。
耍狮:“耍狮”始于魏晋,盛于唐王朝。又称“舞狮”、“太平乐”。通常由三个人完成。两个人装扮成狮子,一个人扮演狮头,另一个人扮演狮子。身及后腿,对方应引狮子,舞法可分文武之分。民间舞蹈展现了狮子的驯服,包括甩毛、打滚等。g等动作,而武术舞蹈则展现了狮子的凶猛,包括跳跃、踢腿、滚动等色彩。球等动作。
舞龙:相传唐朝时有大旱。龙王云雨中犯错,淹死长安多人。玉皇大帝下了圣旨,命令魏正坚杀掉龙王。之后,龙王的鬼魂就留下来了。每天晚上扰乱皇宫,吓坏了唐王李世民,于是向大臣们请教。大臣们认为龙王应该得救,所以民间就有了元宵节放龙灯的习俗。龙灯一般用竹子、彩纸、布等制成,节数奇数,长数尺。区间内能燃蜡烛的称为“龙灯”,不能燃蜡烛的称为“布龙”。杜里舞龙。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将其举起,与龙身相连。棍子跟着,整条龙在音乐声中沿着规定的路线、队列奔跑。龙似乎还活着,人们用这种能量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