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十大习俗

面条如带,锅盔如锅盖,辣菜是菜,馒头大碗卖,碗盆难分,爸爸是戴在头上,遮住半个屋子,女孩子不敢到外面的世界,不坐下不蹲下,不唱歌不吼叫。陕西十大怪人,其实代表着一种独特的生活。
俗话说“百里风情不同,十里风情不同”。在陕西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需求,在饮食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旅行和东部。外人对此很好奇,通过网络称之为“陕西十大怪事”(即“关中十大怪事”):面条如带,锅盔如锅衣,辣菜如菜, 蒸汽药包子都是大碗卖的,碗和盆很难分开,爸爸戴在头上,房子是半盖的,女孩不与外界接触,不坐起来蹲着

1.面条像皮带

“面条和皮带一样宽。”拉面又叫冰冰(读作biang——biang,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这个词)面条。关中人做的正宗冰冰面和城里人普遍吃的拉面有一定的区别。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宽二至三寸,长约一米。厚的时候,和硬币差不多,薄的时候,就像蝉翼一样。一顿饭一根面就够了,而对于饭量大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八两、一斤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关中人吃面条时,喜欢把面条揉成软软的,擀成团。厚厚的,然后把它们切成宽块。这种面条煮熟后,舀入碗中,无论浇上酱油还是辣油,吃起来滑嫩、香辣、有嚼劲。既美味又耐饿。人们脖子一伸一缩,胃大口吞咽,吃完饭就胀气,打嗝的时候,身体顿时充满了力量。他们能拉车搬石上山,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2、锅盔就像锅盖

相传,唐代修建乾陵时,由于服役的士兵和工匠太多,经常耽误施工。施工进度刚吃饭,就被罚了。于是,一个士兵赶紧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进火里烤,烤成饼。现在看来,锅盔在陕西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团必须很硬,硬到用手揉不起来的程度。需要用木杆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多的大锅里慢慢烘烤。这样烤出来的锅盔外酥里嫩,香浓可口,即使存放十、八天也不会变味。最好的锅盔是“干州(今干县)锅盔”。

3.辣椒是一道菜

说到辣椒,大多数人都认为湖南、四川人都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把辣椒当作调味品,但在陕西“油泼辣”却是一道正经菜。以前,西安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一串串红辣椒。
“油泼辣子”色红、闻香、味辣。可以用来做面条,也可以和馒头一起吃。人们常说:“炒辣条加冰块吃,真好吃!”

4.牛羊肉清蒸大碗卖包子

“大碗卖牛羊肉包子”堪称“陕西第一酿”、“西安第一碗” 。不吃牛羊肉包子,就好像来西安一趟就白来了。牛羊肉泡馍是回族的主食。
关中人讲究实惠的饭菜。肉是大块肉,包子是硬的死面包子,碗是能装六八两的大旧碗。刚刚端上来的羊肉包子很热,热气腾腾。吃饭时,用筷子从碗边移动到嘴边,边移动边吃。
泡羊肉的做法主要分为煮肉、烤馍、做汤、破馍和煮馍。肉应煮至脆嫩。馒头一定要烤得硬、黄,不能遇水融化,不能煮沸。一百次。汤是用牛、羊骨髓熬制而成的。馒头要尽可能均匀地分成小块。然后加入包子、肉、粉丝、葱、盐、味精等调味料,用炒锅大火煮。
由于烹饪方法不同,羊肉包子有煮的和炒的。加汤量不同,分为干泡(少汤)和水味成(多汤),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吃。这种馒头既干又有汤,热气腾腾,非常开胃。因此,包子店就用耀州(耀县)产的大瓷碗来盛包子。

5、碗与盆很难分开

陕西人(老陕西)喜欢用耀州产的近1尺的大白瓷青花碗,当地人用这种碗和盆分开。称呼“老碗”。这种旧碗比小盆还大,所以经常用很难区分碗和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间,村头、村前、树下,男人们都会端着大旧碗(一碗汤和一碗汤)蹲在一起。米饭加两个馒头就是六七两),津津有味。边吃边聊,这就是著名的“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工作辛苦,吃饭多,外出时用旧碗盛饭就够了。他们不用回家送饭,省去了很多麻烦。
6. 头戴爸爸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民生活的“西洋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头戴羊肚巾、穿双排扣的老人、老年妇女。夹克。佩戴(携带)黑色或白色帕帕(手帕)。如果你有幸到过关中的乡村,这里的面貌一定是一模一样的。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一样。
原来,陕西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头上戴棉手帕。可以防尘、防雨、防晒,也可以用来擦手、包东西。真是又省钱又省钱。价格实惠又方便。

七、一侧建的房屋

无论是在西安,还是在陕西农村,“一侧建”的房屋随处可见。为什么一侧盖?一般房屋的屋顶都是人字形的,但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形的。据说,因为陕西旱季雨水较少,所以这边盖的房子可以让镇腾的雨水全部流入自家的田地里。俗话说“富水不流别人田”。
而由于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速增加。原本的家庭农村聚居地土地面积有限,人口众多,住房短缺,导致了“半建房”的历史。

8. 女孩子要独来独往

据说关中土地肥沃,很少有人到外地求生。因此,有“老人不离关(潼关),年轻人不去四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不出门远游,连女孩也不远嫁。

9.蹲着而不是坐着

由于关中男人一日三餐都要蹲着,还要一起开“老碗会”,蹲着要一个多小时。此外,人们喜欢冬天。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或“扔方块”或下棋。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外人说这是“蹲着不坐板凳”。事实上,我人们辛苦工作后休息是一种习惯。

10、唱吼

唱指秦剧。其特点是兴奋性高、强烈、迅速。尤其是华莲唱歌的时候,更是声嘶力竭地喊。当地人称之为“破头”。外界戏称:“唱秦剧,一是舞台要坚固,不能被震碎;二是演员身体要健康,不能散架。”我又累又病;第三,观众要勇敢,免得被吓到。”
戏子演员红着脸,脖子粗,大喊“发疯”,但只要观众喊“好”,戏子演员就高兴得就像得了大奖一样。人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满足”、“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