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舞龙灯是元宵节庆祝活动中重要的民俗之一。舞龙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数百部戏曲的叙述中,生动地描述了舞龙。中华民族尊龙,视龙为吉祥的象征。

2.挂灯笼:相传这种习俗源于东汉,盛行于南北朝。唐代把元宵节定为三天,即正月十四至十六。宋代改为五日,明代改为十日。如今,在清朝,宫廷里从小就挂着灯笼。民间有一个关于挂灯笼的美丽传说。古时候,一个猎人射死了一只神鹅。玉皇大帝听后大怒得知这个消息,想要为神鹅报仇。他要在正月十五烧毁这个世界。一位善良的仙女偷偷来到了人间。这个消息被报告给了人们。人们决定在正月十五前后,家家户户都挂上红灯,燃放烟花,这样天兵即将下凡时,就能看到火光。想到火已经燃烧很久了,他就不再下下界,直接去找玉皇大帝传话,这样就避免了人间的任何麻烦。从此,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挂灯笼。直到今天,正月十五全国各地仍然有不少元宵节和灯会。著名的有北京北海公园灯会、四川自贡灯会、哈尔滨冰灯节等。

3.吃元宵。晚上吃元宵正月十五。 “元宵”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食品。宋代,元宵节吃的一种新奇食品在民间流行。这种食物最初被称为“福元子”,后来被称为“元宵”。商人也美其名曰“元宝”。可汤、可炒、可蒸,有团圆幸福之意。

4.猜灯谜,猜灯谜也叫打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传统活动。灯谜最早是由灯谜发展而来,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挂灯谜语供人猜谜始于南宋。南宋周密写的《武术老事? 《灯品》记载:“用丝灯剪诗,时而抒嘲讽,又画人物,隐晦言辞,用老北京” 元宵节期间,皇城彻夜不眠,百姓在春夜赏灯。灯上写着各种诗词谜语,映在蜡烛上,列在灯上。任何人都可以猜的通道,因此被称为“灯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