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主要居住在湖南省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以及湖北省、四川省的来凤、利川、鹤峰、咸丰、仪恩等地。 。自称“Bizka”(意思是本地人)。
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大部分人说汉语。目前,只有少数聚居地还保留着土家族语言。由于没有母语,所以一般使用中文。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主要从事农业。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手工艺。土家族的传统工艺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锦又名“西兰卡普”,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

土家族人民喜唱民歌,有情歌、婚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传统舞蹈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等。以及歌舞《毛古斯》。乐器有唢呐、木叶、“咚咚昆”、“打佬”等。

风俗

我们非常注重礼仪。我们见面时应该互相打招呼。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我们一定要热情接待。土家人饮食习惯简单。如果有客人到来,夏天先喝一碗糯米酒,冬天喝一碗开水泡的饺子,然后用美酒佳肴招待客人。一般来说,请客喝茶就是吃油茶、米饭或汤圆、荷包蛋等。无论婚丧嫁娶、建房或其他喜事,都要准备酒席。一般习惯每桌有九碗、七碗或十一碗,但没有八碗或十碗的桌子。因为八碗桌被称为吃花勺,与十碗桌中的数字“十”同音戒如石,被认为是对客人的不敬,所以忌八、十。

饮食习俗

土家人一般一日三餐,闲暇时吃两餐,农忙劳动强度大的春夏两季则吃四餐。例如,插秧季节,早上有一顿“早早”饭。 “早早”饭菜大多是糯米粽子或绿豆粉等零食。据说“过早”吃汤圆意味着五谷丰登、吉祥如意。土家族还喜欢吃油茶汤。

除了米饭,米饭是最常见的日常主食。有时还吃米饭配豆子,年糕、饺子也是土家人的时令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插秧时。过去,红薯在很多地区都被视为主食,入冬后在一些地区仍是常见食物。

土家菜是特点是酸辣食物。家家户户都有一个酸菜缸,用来腌制酸菜,酸菜是每顿饭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豆制品也很常见,比如豆腐、豆豉、豆叶皮、腐乳等。我特别喜欢吃拌渣,就是把黄豆磨得很细,保留浆渣完整,煮起来为了澄清,添加蔬菜叶并在食用前煮熟。民间常将豆饭、饭饭和渣汤一起吃。

土家族饮酒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节日或待客时。最常见的是用糯米和高粱酿造的甜酒和烟酒。酒精含量不高,味道纯正。

典型食品:土家族爱吃糕点(糯米糕)、腊肉、油茶等食品,也爱吃蔬菜、饺子、绿豆面(米粉)、炸糕等。

节日

土家族人民我们非常重视传统节日,特别是春节。届时,家家户户都会宰杀年猪,制成绿豆粉、煮米酒或喝酒等。 猪肉杂菜是土家人过年、过节不可缺少的菜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被称为公社日,吃公社饭。端午节吃粽子。糯米糕是土家族人民最喜爱的食品之一。

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到元旦,他们都要给祖先大拜,初一、十五还要小拜。祭祖的食物有猪头、饺子、糕点、鸡鸭、五谷种子等。有些人在每顿饭前用筷子夹少量蔬菜在米饭上,然后站成一排。沉默了一会,表示要先请已故的祖先吃饭,然后才开始吃饭。农历六月初六,是祭祀地王的日子。每个村寨都要设立摆手堂,摆手堂前摆放猪头、水果等祭品。十月初一,庆冬,宰鸡鸭,设宴招待宾客。此外,土家族还崇拜灶神、土地神、五谷神、猪官神。他们在建造房屋时祭祀鲁班。土家族除了酒肉之外,还祭祀一只大公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