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的风俗习惯很有本民族特色,但由于各支系居住地区不同,衣食住行也存在差异。近代瑶族的服饰款式丰富多彩。男士夹克有两种类型:左前夹克和双前夹克。裤子有不同的长度,主要以蓝色和黑色的裤子为主。

南丹白裤瑶男子,空白灯笼及膝,故名白裤瑶。不同地方的女性服装有所不同。有的穿着长衬衫和长裤,有的则穿着短裤和百褶裙。她们头戴黑色或白色的绣花围巾和腰带,上衣、裙子、裤子、头巾、腰带上都绣有彩色图案。饰有耳环、手镯和银牌。

大瑶山茶山瑶族妇女喜爱重达一公斤多的弧形银盘。陵川、罗县瑶族妇女纳水头戴高立帽,上围布巾,垂下彩色流苏,显得优雅别致。

瑶族主要从事农业,少数从事林业。食物以大米、玉米、红薯为主,饮酒、吸烟也很常见。油茶深受桂北瑶族人民的喜爱。大瑶山瑶族人民喜腌制鸟醋、动物肉醋。有的瑶族人腌制、熏制猪肉干、牛肉干。这些都是具有独特风味的食物。

瑶族人民非常尊敬他们的祖先。他们习惯在吃饭前念诵几代祖先的名字,这意味着祖先先尝过食物,然后子孙才能享用。对于丰盛的饭菜尤其如此。每逢节日,祭祖必备的有猪肉、鸡鸭、酒等。用餐的座位安排也有讲究:老人、残疾人敏感的客人必须坐在上层座位。会见客人,要以酒肉招待。有的地方还要赠送鸡冠给客人。瑶族向客人敬酒时,女孩通常将酒杯举至眉毛处,以示对客人的尊重;有的还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向客人敬酒,这被认为是一份上好的礼物。

大山瑶族待客喜欢用油茶。客人来了,习惯上三大碗。所谓一碗疏,二碗亲密,三碗真情。瑶族老人也喜欢喝茶,所以茶也是待客的饮料。招待客人时,将鸡肉、肉、盐排成一排放在碗里。无论主人还是客人,吃饭都要按顺序,不得乱。每当客人和老人吃完一碗饭,妇女就会代他们接菜。

盐有一个sp在瑶族饮食习俗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瑶族地区不产盐,但却不可或缺。在瑶族人民中,盐是邀请道士和亲戚的一大礼物。俗称盐信。任何收到盐信的人都必须放下所有重要的事情并按时赴约。

崇拜盘王的瑶族,过去普遍不吃狗肉;崇拜米洛陀的瑶族过去不吃猪肉和鹰肉。湘西南辰溪县的瑶族人在农历七月初五之前禁食黄瓜。瑶族大部分不吃猫肉、蛇肉。有的地方,产后头几天不准妈妈吃猪油。

许多瑶族青年男女利用在歌厅唱歌的机会来选对人。男女一旦相爱,双方的父母就可以安排通过媒人结婚,并赠送猪肉和酒。举行婚礼时,会举行宴会。按照传统习俗,婚宴必须邀请村里的长辈参加,新郎新娘互相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