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乡还保留着哪些端午节习俗?
陕西省南郑县(现汉中市南郑区)2014年被中国地名遗产保护促进会认定为“千年古县”,其名字来源于770年“郑人南奔”公元前。
南郑北有秦岭山脉,南有巴山山脉。自古交通闭塞,少有战争。这里山清水秀、河流密布、土地肥沃。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物种种植。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安居乐业。悠久的历史、安宁的生活,让这里的民风千年不息。端午节在南郑地区又称“端阳节”。大概是根据阴阳计算“午为阳,重午为至阳”。传统最后的端午节仍然很古老,许多习俗至今还保留着。
1.门窗前挂艾草、菖蒲。端午节,百草皆入药。艾条药味浓郁,菖蒲如长剑。挂在门前可以驱蚊、辟邪、辟邪。节日这天,人们上山下田,在池塘边拔艾草、菖蒲。艾草要白色的艾草,枝条白,叶底白,菖蒲要叶子长得像长剑一样旺盛。人们把艾草、菖蒲整齐地捆成小捆,挂在门窗两侧。现在,经常有农村妇女到城里卖艾,大声喊着:“卖艾——”。有顽皮的男人哈哈大笑,调侃道:你的爱(爱)好贵,我要买。这句话在我们这里成了笑话。
2。戴个香袋。将笋壳撕成一寸或二寸长条,折成菱角,里面放些干艾草、菖蒲等香料,再用红、黄、绿等颜色鲜艳的丝线包住,放入一端和另一端各有一根悬挂线。再加上彩线,就成了一个精致、精致、美丽的香包。节日这天,小女孩们通常都戴着它,有的甚至把它挂在卧室的蚊帐挂钩上。
3.节日米饭有粽子、熟蒜、老鸡蛋和雄黄酒。在南郑,端午节期间一定要吃年夜饭。这种节日大餐过去通常在中午(下午4点左右)供应,但现在大多作为晚餐供应。饭菜必须有笋壳包粽子、红烧肉、老鸡蛋、熟蒜等菜肴。大蒜应该是新鲜挖出来的整个红蒜,鸡蛋应该很大。将鸡蛋和大蒜放入炖肉锅中,一起煮。煮熟后,取出并装盘。这道菜真香。肉有蒜香。鸡蛋和大蒜加盐和油,鲜嫩可口。饭中必有雄黄酒。全家人围坐在餐桌旁真是太幸福了。
4.用雄黄酒化妆脸。饭后,大人们用瓶里剩下的雄黄酒给孩子们涂脸,让他们看起来像古戏里的剑客、拿枪的将军。额头、脸部、鼻尖,甚至耳朵的内外,都被涂成橙色。最后还要留下一些雄黄酒,洒在屋前屋后的排水沟上。老人们说喝雄黄酒可以辟邪。洒在屋前屋后屋檐下,可驱蛇虫虫入室。e 房子。这些习俗很可能来自《白蛇传》的故事。但它杀菌、解毒、防蚊虫叮咬,还是有科学道理的。
5.女儿、女婿回娘家拜祭。每逢端午节,出嫁的女儿和女婿都会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她的父母必须送女婿三样东西——草帽、雨伞和鞋子。过去是草鞋。耳朵是用白绳做的。鞋底是由草和白布条混合而成。鞋子的前面有一团乒乓球大小的天鹅绒花。这些草鞋坚固而美丽。现在当然不是草鞋了,而是商场里买的时髦鞋。端午节,人们回到父母家,给父母送上生活用品作为礼物。第一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女儿和女婿能够经常回到父母家,第二,因为夏天的烈日暴晒,他们可以保护女婿免受日晒雨淋,这表明了他们对女婿的尊重。对女婿的爱和关心。
6. 《端阳水》。端午节这天,人们希望下雨。如果下雨,人们就称之为端午节。预示着今年雨水充足,不会出现干旱,有利于水稻生长,丰收。
我们南郑的端午节纪念屈原,婆婆和女婿的友谊,夏季的驱魔、防病等都包含在这个节日里。多么有趣又有趣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