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迫的!谁知道端午节和寒食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端午节和寒食节的由来和习俗如下:
端午节:
端午节是农历初五。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一节。中秋节、五一节、艾节、端午节、重五节、午日节、夏节,原是夏季驱除瘟疫的节日。
战国末期,屈原是楚国楚武王熊通之子屈夏的后裔。屈原虽然忠于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因庆祥王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相传,屈原跳入汨罗江后,当地百姓立即划船将他救起。听到消息。他们划船到了洞庭湖,却没有看到屈原的尸体。当时正值雨天,湖上的船只都聚集在岸边的凉亭处。当人们得知其目的是为了打捞曲贤臣时,他们再次冒雨出发,冲入浩瀚的洞庭湖。为了表达哀思,人们在河上划船,后来逐渐发展成赛龙舟。人们担心河里的鱼会吃掉屈原的尸体,就回家带了饭团扔进河里,防止鱼虾破坏屈原的尸体。后来,吃粽子就成了一种习俗。
寒食节:
相传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断粮充饥。晋文公回国做了皇后,却在分臣时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想因功绩得宠,与老母亲隐居绵山。随后,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想当官,躲进山里。晋文公的人放火烧山,逼他出山。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介子推去世当天,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寒食节发生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后105天。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是清明节前一到两天。还有“禁烟节”,又称“寒节”、“百五节”。由于寒食节期间禁止生火,烹调时允许用火,只能吃熟食和冷食,故名。寒食节期间有扫墓、踏青、斗鸡、荡秋千、打地毯、拉钩(拔河)等民俗活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