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河北省)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北平端午节避免打井,节前常常预先放水。据说可以避免井中毒。端午节期间,市场商贩也会出售樱桃桑。据说,端午节吃樱桃、桑葚,一年四季都不会吃到苍蝇。每家餐馆都卖“五毒糕”,这是一种装饰有五种毒虫图案的糕点。端午节期间,滦县已婚男女互相赠送礼物。赵县端午节期间,当地官员会在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军士、官员设宴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节期间,历来每个人早起时都需要喝一杯酒。传说它可以辟邪。日照端午节,孩子们身上都系着七彩线,要穿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脱下来扔进雨里。临清县端午节期间,七岁以下男孩佩戴符咒(麦秆制成的项链),女孩佩戴石榴花。他们还穿着母亲做的黄色鞋子,鞋子上用刷子画着五种毒虫。意思是用屈原的墨汁杀死五种毒虫。即墨端午节的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节,男女佩戴艾叶,称为“祛病”,幼儿则在脖子上系上百绳。据说这是“绑定t喜洲端午节,各村寨拜龙王,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节又称“朱门”。定襄端午节县里,学生需要给老师送礼物。在六安地区,粽子被称为“白粽子”,与粽子一起送礼。

[陕西省]

兴安地区端午节期间,当地官员带领工作人员观看划船比赛,俗称“踩石”。兴平县端午节用丝绸缝制小米小角,然后在底部缝制一个小娃娃,称为“玩娃娃”。在潼关县,端午节时在门上贴蒲艾、纸牛,称为“治病”。

[甘肃省]

静宁府端午节期间做法是采摘玫瑰,用蜂蜜腌制。端午节期间,镇远县给新婚夫妇赠送香扇、罗绮、帕子、艾虎。孩子们还请父亲、兄弟与老师一起赴宴,称为“享乐节”。漳县端午节期间,牧童们祭拜山神。鸡鸣前烧柴堆,俗称“烧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节期间,无论贫富,大家都要买石首鱼(俗称鲶鱼)煮着吃。仪征县还有一句谚语:“穿上裤子,买黄鱼”。南京端午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拿一箱清水,加一点雄黄,还有两枚鹅眼币。全家人都用此水洗眼睛,称为“破火眼”。据说它可以保护眼睛一年免受眼部疾病的侵害。武进晚上有龙舟表演。晚上,龙舟周围挂起小灯笼赛跑,笛鼓齐鸣。

[四川省]

石柱有“端午出山”的习俗。四个人用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着红地毯的大方桌。毯子上画着用竹篾编织的骑虎道士。敲锣打鼓,走街串巷。旧时,川西地区端午节也有“打字”的习俗。这一天,成都人买了李子,在城东南角的塔下扔来扔去。数万人聚集观看。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因抛礼与外国传教士发生冲突,此俗遂废。端午节期间龙博乐山、新津等地的赛马会,还举办盛大的商品交易会。

〔浙江省〕

桐庐县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在端午节向老师致敬,称其为“衣丝”。中午医生来取药。相传这一天天药星出现在天空中。

[江西省]

建昌地区五节期间,用百草水沐浴,以预防疥疮。新昌县以雄黄、朱砂酒饮用,谓之“开眼”。

[湖北省]

黄冈市端午节期间,灞河镇迎来傩族人,刺花冠、戴金牌御疫。宜昌县的端午节在5月13日、14日、15日尤为热闹。农历五月十五又称“端阳节”。吃粽子喝普酒unk,就像端午节一样。

〔湖南省〕

攸县端午节,孕妇拿钱喝酒喝酒,穷人准备鸡酒,把钱装在竹夹里,供于龙舟龙头前,祈求平安。生产。越州府竞相避灾避疫。又用作草船泛洪,谓之“送瘟疫”。

[福建省]

按照福州端午节的老习俗,儿媳妇给公公婆婆送寿衣、鞋袜、大米饺子,还有粉丝。在简阳县,初五是药王晒药袋的日子,这一天大家都做酱。上杭县端午节期间,人们用芦苇绑着小船,在水边编成龙形,戏水,称为赛龙舟。端午节过后嘉靖嫔年间,仙游县赛马会,在虎啸池献纸,纪念戚继光逝世。邵武地区端午节前,妇女们用大红纱作袋,盛放符物。也是用五色绒制成,用彩线连接,系在发夹上。少女被挂在背上,被称为“斗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