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过年的习俗。印象最深的是大年初一的“讨米”。

“唤米”也叫祭祖。

大人一大早起床,就会准备好几道菜来祭祀祖先。祖先“进餐”时,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不允许碰桌子。尤其是我们祖先吃的那种。

过去吃饭用的桌子是方形木结构桌子,又称八仙桌。

祖先们对饮食也非常讲究。豆腐,卷心菜,

还有鱼?一小杯酒。

祭祀饭后,家里最小的孩子吃祭酒。据说可以保佑平安。

现在没有人遵循这些习俗了...

你小时候过年有什么习俗吗?

童年的记忆总是那么美好,尤其是过年的记忆更是美好病得如此友善和新鲜。我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住在一个三面山、一面水的小山村里。那时,一进入腊月,我每天就盼着、算着,希望过年的时候能吃点好东西,穿点好衣服,看到一些新的东西。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看到。

过年前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准备年货。其中必不可少的三样东西就是鞭炮、红纸和年画。红纸是用来写对联的。我买了两个一百响的小鞭炮,拆开就放了。我买了新鲜的年画,挂在家里,看起来很喜庆。

腊月二十三是必过的小年。这一天,灶王爷和天地主将被送往西方。我记得那时候,每隔一小时户户祭祀灶神、天地神。灶后供奉灶王。天地神供奉于房屋外墙左上方一尺见方的土龛中。牌位两面写着一副对联:“上天说好话,下界安宁”。 23日,在家人的祈祷中,牌位被取下并焚烧。这就叫送灶神西行。 。然后大人们给了我们一些自制的糖瓜吃,寓意灶神嘴更甜,老天爷也会对他说好话。当时我就很奇怪,求灶神嘴再甜一点。灶神为什么不吃呢?糖瓜,可是把糖瓜都给我们了?

腊月二十七以后,过年的气氛就变得特别浓了。又一个重要事件哈开始安排了,就是邀请家人。什么是邀请函?家族大厅?就是把祖宗牌位拿出来,放在铺着布的桌子上,上面放上果酒菜品、香菜,每天祭拜,直到正月初五才取下来。这其实就是祭祖。这段时间,我们这些孩子总是日夜不停地走访各个房屋。尤其是到了晚上,一进门,就看到家堂摆在那里,桌上还冒着炊烟。那股神秘的气息,真让我以为里面有神有鬼。我吓得心狂跳。

大年初一我就开始拜年了。正月十五之前,我挨家挨户地看晚会。狮子、陆船、高跷好热闹。

过年期间,我童年的记忆是多么甜蜜。它我欢乐、祥和,还有一点难以言喻的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