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主要体现了祖先对龙神的信仰和崇拜。古人认为,惊蛰节气期间,各种冬眠的介壳虫苏醒。由于龙是各种介壳虫的首领,它的复活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二月初二,正好在惊蛰和春分之间。惊蛰在春分醒来升天。自汉代以来,龙在世俗信仰中被赋予了造云造雨的神性。早春时节,龙能准时抬起头,升天播雨,是关系到丰收的大事。
此期间举行祭祀活动,可以促使龙及时苏醒,升天降雨,有利于春耕生产。

这天一早,家家户户天一亮就起床去挑水。灯笼,边走边洒。这叫“引龙汇”,意在把水引到家里,防止下雨。到自己的田地去,希望有好天气。有的地方,清晨去打水时,将炉灰从炉边撒到井台上,然后再打水回家,也叫“引龙归来”。 ”。
女人不能做针线活,以免伤害龙眼。这一天吃面条的人被称为龙须面;吃饺子的,叫龙牙;吃饺子的,叫龙牙。吃煎饼的,叫龙鳞。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给孩子剃光头,以借龙抬头的吉祥之机,寄予孩子们美好的未来。

看来,无论是“引龙归来”、吃龙食,还是踏青、春游,在这一天,我们都希望龙尽职尽责,风调雨顺,适时播种,才能获得丰收。
可见,“二月二日”龙头节是我国农耕文化的体现,也是人们祈求吉祥如意的心理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