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过年有哪些风俗习惯?
东北的过年习俗:1、杀猪过年。以前,杀猪被认为是东北农民的一件大事。进入腊月,大多数家庭都会杀猪,为过年时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民间称之为“杀猪过年”。当时,大多数农民在院门一侧建猪圈来养猪。有的可以自给自足,有的则可以卖钱。因此,圈里养几头大肥猪被视为家庭富裕的标志之一。 “圈里都是肥猪”也是普通农民的美好愿望。 2、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棚舍。家庭主妇通常会用床单盖住屋内的家具,用围巾或毛巾裹住头,然后用扫帚上下扫墙壁。扫完后,擦桌椅,冲洗地板,以干净、整洁、明亮的场所迎接新的一年。 3、去年货集市,买年货前要做很多准备工作。你需要买很多东西,包括吃的、用的、穿的、穿的、玩的、供给的、干的、新鲜的、生的、熟的。这一天被命名为“年货”。过年前的采购工作称为“做年货”。年货一般有鞭炮、对联(春联)、灯笼、冻梨、冻柿子等。 地域资源: 1、三面环水、良田肥沃,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土壤以黑土为主,是形成大经济区的天然基础。南临黄海、渤海,东、北有鸭绿江、图们江、乌苏里江、黑龙江,西面为陆地边界。内侧是高山,中部境内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的中山、低山、丘陵,中部是广阔的松辽平原和渤海凹陷。 2、东北平原面积高于全国平原的比例。东北平原(可分为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呼伦贝尔高原和山间平原加起来几乎等于山区面积;东北地区拥有适宜开垦土地约1亿亩,这一潜力在国内是罕见的。 3、广大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总蓄积量约占全国的1/3。它仍然是该国主要的伐木基地。 1995年木材产量占全国的38.4%。农业上,由农林区、农耕区、半农半牧区向纯牧区过渡。垂直度水热条件的横向交汇形成了东北地区农业体系和农业区域分异的基本格局,是综合性大型农业基地的天然基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