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同意中国过那些外国节日!中国是一个大国,有着传统的民俗文化。节日那么多,为什么还要过外国节日呢?不要盲目崇拜外来事物。我们炎黄子孙依然继承祖国的民间文化,在国外弘扬中国特色。国家富强靠团结,靠强军。中国人民一定不能忘记国耻,振兴中华!

西方节日与传统节日如何共存?

节日的背后是文化!

节日是民俗风情的缩影。当民俗逐渐淡去,节日就失去了灵魂,只剩下“节日”的空壳,空荡荡的,冷清的,于是新事物乘虚而入。例如,进入一场热闹的消费嘉年华。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觉得假期越多越好,而且我怎么庆祝并不重要。我可以只是没有假期也不去上学。过去被称为“星期日”,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只是一个名字和休息日。现在称为星期日。现在的人们感觉春节越来越没有意思了。目前,西方节日和传统节日都处于尴尬之中,没有谁比谁更好。

很多中国人不了解自己的传统节日,大概也不会深入研究圣诞节的背景。这很有趣。如今,这个节日更像是一种快餐。截止日期之前,商家已经为您安排好了。超市要你去购物,景点要你去旅游,餐馆要你去吃饭,检查车已经到了。我希望你能多抽点时间去看电影。如果这还不够,商家会为你创造一个新的假期,花你的钱就可以了。

还原节日元素,输出节日内涵。当你真正了解屈原的时候,你会发现包粽子比吃粽子更有意义,划龙船比看龙舟更过瘾。

端午节是治病防疫的节日。现在正是冷热空气交替的时期,云雨较多,容易引起寒湿。因此,古人在端午节期间用艾叶、菖蒲、大蒜等祛寒祛湿,预防疾病。当阳气旺盛时,五毒就会发作,古人用雄黄酒来对抗它。 ,大人喝,小孩子在脸上画“王”字。许仙的白娘子注定逃不过端午节。

“端午三友”:艾叶、菖蒲、香囊,你集齐了几个?雄黄酒用在哪里?还有哪些健康生活方式值得推广吗?光吃几口粽子还不算过端午节。

只有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丰富了活动形式,在节日中找到了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才能办好一个传统节日。

你可以向西走,我可以向东走。光绪年间,李鸿章在一次俄罗斯招待会上看到盘子里的冰淇淋冒出白色的蒸汽。他认为冰淇淋冒着热气是因为它很热,所以他向冰淇淋中吹入空气以使其冷却。俄罗斯人见状,哈哈大笑。李鸿章很为难,还为此耿耿于怀。

不久,李鸿章邀请俄国使节吃过桥米线。俄使者不识其诈,以为是温食。他俯身喝汤,被烫伤了,不得不尖叫。

文化具有包容性。我们可以吸收营养吸收外国文化,使之成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广东有很多侨乡,也有很多中西合璧的建筑。当它们建在中国土地上时,就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度过了愉快的时光,庆祝妇女节和劳动节等现代西方节日。幼儿园做得很好。在母亲节和父亲节,教孩子们制作卡片来表达对父母的爱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我担心西方的宗教节日。认识自己,认识敌人,睁开眼睛看世界。有人说,单独的幸福不如大家的幸福。让我们抓住本质。我们要有文化自信,相信中华民族的消化吸收能力。几千年来,我们的底蕴和信心应该是坚强的。

我们不仅要参与我们在享受西方节日的同时,也肩负着弘扬传统节日、让世界享受中国节日的使命。

如何让西方节日与传统节日并存,我觉得很简单,合理安排假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