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是什么时候?有哪些禁忌?为什么叫鬼节呢?中元节有哪些习俗呢?
农历正月十五是鬼节。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祖先;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吃冷食,纪念先贤。俗称鬼节、石鼓节、半月节,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重阳节一样,是我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国家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烧纸锭的习俗。
每逢中元节,家家户户都要祭祖、祭祀。农历七月十五,人们上坟祭祖。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一年一度的“鬼节”,佛教中称为“盂兰节”。相传,这一天,阎罗王会打开地狱之门“鬼门”,让被囚禁的鬼魂出来自由漫游。直到七月底他们才会返回地府。因此,民间流行在这一时期祭祀已故亲人,烧钱元宝、纸蜡烛、点河灯,进行祭祀活动,祈求祖先保佑,消灾增福,或拯救灵魂。的死者并解决冤屈。 。
很多人不知道中国“鬼节”的由来。事实上,“鬼节”起源于佛教的“盂兰盆节”。据说,释迦牟尼的弟子摩德莲尊者在他得道之前,他的父母就双亡了。他错过了他的母亲非常喜欢。修炼完成后,他用千里眼看地狱,寻找母亲。他发现母亲已堕入饿鬼道,食物入口即化为熊熊烈火,带来难以言喻的痛苦。
目连伤心欲绝,便到师父释迦牟尼那里请教解脱之法。释迦牟尼教导说,因为你的母亲生前造下许多罪孽,所以死后堕入饿鬼道,永远无法恢复。如果你想获得解脱,你一个人是无法做到的。必须凝聚大家的力量才能解决。于是目连历经千辛万苦,召集众僧众僧,于7月15日举行盛大法会,解脱地狱中的灵魂,终于将母亲从苦海中解脱出来。
盂兰盆节是印度梵文单词。 “倒挂”的意思本来就是这个节日与中国的中元节无关,但恰巧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中原区官员赦免日也恰好在这一天,所以“盂兰盆节”的故事与中元节融为一体。 ,并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比如与儒家孝道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具有教育作用的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鬼节鬼节。
中国的鬼文化源远流长。在原始社会,人类崇尚万物有灵论的思想。 《礼记·祭祀》载:“天地间万物生谓之命,万物死谓之破。人死则为鬼。”后来,鬼的概念与万物有灵论区别越来越明显,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成了庞大的鬼魂体系,如地狱、阴间、地狱十宫、判官、黑白无常、牛头等。马面、孟婆等黑道官员在民俗、节日、鬼故事中均有体现。
关于鬼节祭祀,一般有两种:
一是恶鬼,即非正常死亡的鬼,如杀、溺、烧、吊等。白白死去。邪鬼是较早出现于鬼魂思想中的概念。这是对原始人对死亡的恐惧的直接反应。原始人非常害怕杀人犯的鬼魂,常常为他们举行不同的丧葬仪式。时至今日,民间仍有说法称,杀人犯不能投胎转世,成为孤魂野鬼,否则就可以被扔进死城,永远无法再站起来。
这类鬼的怨气最大,经常出来在人间兴风作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给邪灵加上了道德观念,即:如果生前犯了罪或者做了无心之事,死后也会被列入邪灵的行列。佛教“盂兰盆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拯救这些邪灵,让他们减少罪孽,化解他们的怨气,从而减轻他们的痛苦。
还有一类,所谓“好鬼”,主要是死去的祖先和亲戚。这种鬼祭是祖先崇拜的体现。
在原始社会,善鬼和恶鬼的概念几乎同时出现。人们相信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鬼魂不但不会伤害自己,还会成为本族或子孙的鬼魂。保护力。这种思想对中国鬼文化的祭祀和丧葬习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清明节和鬼节期间的祭祖活动,通过仪式,召唤死去亲人的鬼魂。享受祭祀,祈求鬼魂保佑、保佑。 。
中国的鬼节与西方的鬼节“万圣节”不同。现代的“万圣节”几乎成了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狂欢节。它本身并不具有记念祖先的功能,而中国的鬼节鬼节则比较严肃、孝顺,有很多禁忌。比如,中元节期间,不能单独去河边,以免被溺水鬼拖入水中,成为其替罪羊; 、这一天不能开工、商店、工厂不选择这一天开业等等。
鬼节最熟悉的活动和习俗就是招鬼祭祖,举行仪式并放河灯。
这里的招魂和刚死的人的招魂不同。后者是一种仪式人死后,为了让灵魂回归尸体和坟墓,以免四处游荡,成为孤独的鬼魂。前者的灵魂呼唤更加世俗和亲密,是对已故亲人的深情呼唤。
祭祖通常是在灵魂被召唤之后开始的。各地的风俗习惯有所不同,但大多包括祭酒供食、点香烛火、烧纸钱等仪式。祭祀完成后,全家就可以吃祭祀时所用的食物了。食品和饮料。
佛教道场素有“盂兰盆会”之称。这次超然的会面,是佛教净化一切众生思想的具体体现。往往举行极为隆重,高僧云集,场面宏大。
这一时期,剧团经常受邀演出有关阴间神鬼的戏剧,如《钟馗娶妹妹》、《天上人间》等。
第三项是放河灯。这个古老的习俗大概起源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当时只有僧人在放生池里放河灯,后来流传到民间,成为人们表达对已故亲人、对活着的人的思念之情的美好习俗。
每年中元节晚上,人们用纸扎成莲花灯、金鱼灯、小鬼灯、观音灯、元宝灯等五彩缤纷的灯笼,顺流而下,星星点点闪烁,点亮把整条河都装扮得漂漂亮亮,诗情画意。可惜现在,除了少数民风淳朴的乡镇,人们很难看到放河灯的活动了。这些美丽的画面只能留下来了。在记忆中。
中元节的其他习俗还有跳钟馗、发平安米等,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活动。
中原王朝的“鬼节”也被称为“孝子节”,因为佛教目连救母的故事本来就是一个孝子的故事。无独有偶,道教中原官员舜帝也是个孝子。加之我国儒家历来注重孝道,把孝道放在第一位,所以中元节的鬼节带有浓重的孝道色彩。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佛教盂兰盆节也是中华民族博爱善良精神的体现。就这两点而言,鬼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无疑有其积极的意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