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习俗:祭灶我国的春节通常以祭灶开始。民歌中的“二十三、塘瓜关”是指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有“官三人四船五”之说,就是说,腊月二十三,官,一般百姓在二十四祭灶,水上人则举行祭祀。 25日祭灶。祭灶是中国民间影响较大、流传广泛的习俗。以前,几乎每个厨房的厨房里都有一个“灶王爷”的雕像。人们称这位神为“四明菩萨”或“四明藏王”。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为“九天东厨四明灶王府主”。他负责管理各家厨房的火,被视为守护神。或家庭的。崇拜。灶王龛大多位于灶房的北侧或东侧,中间供奉灶王像。有些人没有灶神龛,就把灶神像直接贴在墙上。有些雕像只描绘灶神一人,而另一些则包括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这位女神被称为“灶神奶奶”。这很可能是模仿人类情侣的形象。灶神像大多还印有当年的历法,上面写有“东厨主”、“人监神”、“一家之主”等字样,以表示该年的岁月。灶神的地位。两侧贴有“上天说好话,下界保平安”的对联,祝福全家人。从去年除夕开始,灶神就一直待在家里,守护和监督家人。农历腊月二​​十三届时,神会到天庭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报告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并送来灶王爷的祝福。仪式称为“送灶”或“说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报告,把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都交到了灶王爷的手里。所以,对于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报告确实是很有意义的。送灶一般在黄昏至夜间进行。一家人先到厨房,摆好餐桌,在厨房墙上的神龛里给灶神上香,并奉上麦芽糖和面条做的糖瓜。然后把竹条绑成纸马和牲畜的饲料。向灶王供奉焦糖,是为了让他的嘴变得甜甜的。有的地方把糖撒在灶王爷的嘴边,边涂边说:“多说好话,别说坏话”。这是给灶王爷做馅的嘴里含糖,防止他说坏话。唐代著作《车下年记》中就有“将酒糟涂在灶上,使帅(灶主)醉”的记载。人们把灶王爷的嘴涂上糖后,就把神像取下来,带着纸和香烟升天了。有的地方晚上在院子里堆放芝麻草、松枝,把供奉了一年的灶神像连同纸马、稻草一起从神社里拿出来焚烧。 。院子里被火照亮了。这时,一家人围着火边磕头,边烧边祈祷。今年又是二十三,送灶神西行。有强壮的马匹,有饲料,旅途顺利,安全。提供的糖瓜很甜。请给玉皇大帝说几句好话。送灶神时,有的地方有几个乞丐乔装打扮,挨家挨户地向灶神唱歌跳舞,称为“送灶神”,以换取食物。赠送灶具的习俗在我国南北地区十分普遍。鲁迅先生曾写过《庚子》把炉子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