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过端午节的时候,你家乡有哪些习俗呢?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屈原。农历五月初五或十五。人们准备好粽子、水果、肉类等祭品到河边祭祀,然后举行赛龙舟比赛等。在纪念仪式上,吃粽子是各地的普遍习俗。粽子在各大超市和大型商店都有售。它很受欢迎。很多老人都在家做。他们提前将糯米泡软,并加入鸡蛋等自己喜欢的调味料。 、瘦猪肉、花生、豆类等均可包起来蒸。端午节期间,粽子是走亲访友最好的礼物。
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苗族的主要风俗习惯如下:
1、文化: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为湘西、黔东、川黔滇三大方言。 1956年以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本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很大一部分苗族精通汉语,使用汉语。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狩猎为辅。苗族的十字绣、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工饰品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苗族服饰有130多种,可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能歌善舞,尤以情歌、酒歌闻名。芦笙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2.风俗:
苗族人们非常重视礼仪。当有客人来访时,他们会杀鸡宰鸭,热情招待。如果是远道而来的贵客,苗族习惯先喝角酒招待客人。吃鸡时,应将鸡头送给客人中年长的客人,将鸡腿送给客人中年龄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家中长辈用筷子将鸡心或鸭心分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必须将鸡心均分在场的老人之中。如果客人酒量不大,不喜欢吃肥肉,就可以说明情况。如果主人不强迫用餐,而是吃得不够、喝得不够,就会被视为瞧不起主人。
3、婚俗:
糯米也是农村人不可缺少的食品。青年男女的结婚过程。湖南城步苗族群众互相赠送印有鸳鸯图案的糯米糕作为信物。婚礼上,新郎新娘喝酒,司仪请新郎吃龙凤娃娃的年糕。
4、服饰:
苗族的服饰在不同的地方并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头,穿短裤。不过,苗族妇女在穿着上普遍比较讲究,尤其是服饰,极其精致,花卉装饰也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层以上,故名“百褶裙”。裙子上绣的各种图案古色古香,色彩缤纷。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蜡染,工艺十分精湛。
5、饮食习俗:
大部分地区苗族一日三餐,h 大米作为他们的主食。油炸食品是最常见的油炸食品。如果再加点鲜肉和酸菜作为馅料,味道会更好更鲜美。肉类主要来自畜禽养殖。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家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族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为山茶油和植物油。辣椒是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不辣不成菜”的说法。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绿色蔬菜、萝卜等。苗族大多擅长制作豆制品。各地苗族普遍喜欢吃酸菜,酸汤更是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熬制而成的。放入土锅中发酵3-5天后,即可n 用于烹饪肉、鱼和蔬菜。
苗族人民普遍采用腌制的方法来保存食物。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制,使其变酸。苗族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用来腌制食物的坛子,统称为酸坛子。苗族酿酒历史悠久,拥有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等一整套完整的工艺技术。油茶是最常见的日常饮料。湘西苗族还制作一种特殊的万花茶。酸汤也是一种常见的饮料。典型食品主要有:血汤、辣椒骨、妙香龟凤汤、棉花糕、虫茶、万花茶、鱼捣、酸汤鱼等。
6、节日:
苗族曾经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崇拜祖先。有很多节日。除了传统的新年节日和祭祀活动除了正式的节日,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如:吃鸭节、新吃节、杀鱼节、采茶节等,除了为节日准备酒肉外,还需要时令食物。
苗年通常从农历正月初一卯日开始,持续三天、五天或十五天。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除了宰杀猪、羊(牛)外,还要准备大量的糯米酒。年饭丰盛,讲究“七色俱全”、“五味俱全”,并用最好的糯米制作“年糕”。互相宴请并送礼物。杀鱼节多在河边举行。妇女们带来米饭、培根、香肠和其他食物和饮料。他们一钓到鱼,就点燃篝火,把鱼煮到满意为止。 “鼓祭节”“拜”是苗族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每七年举行一次小祭,十三年举行一次大祭,在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举行。宰杀谷子牛,跳芦笙舞,祭奠祖先,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吃饭,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祖先秦汉时期人们聚集在“五流”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湖南西部、黔东等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祖先的记载。是黄河流域至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