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回族的生活习惯及禁忌
回族的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古尔邦节。
?
开斋节。斋月是伊斯兰历农历九月。在这个月里,人们在东方变白之前吃好喝好,直到太阳落山之前不碰米和水。他们在太阳落山后吃喝。 10月1日(宗教日历)是开斋节。这一天,男女老少都满心欢喜,沐浴盛装,去寺庙祭拜,走亲访友,互相问候。家家户户都购买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味的传统食品。许多青年男女喜欢在开斋节举行婚礼。开斋节过后,饮食时间恢复正常,不再受日出日落的限制。
?
古尔邦节。又称“古尔邦节”,在开斋节后的第70天举行。时间是伊斯兰历农历12月10日。因为每年的12月10日教历是穆斯林朝觐的朝觐期,12月10日是朝觐的最后一天,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相传伊斯兰教先知易卜拉欣梦见安拉(Allah)要求他杀死自己心爱的儿子作为祭品,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正如所料,忠诚的易卜拉欣准备第二天采取行动。这一举动感动了真主,他派了一位天使送来一只羊代替他的儿子作为祭品。为了纪念易卜拉欣,穆罕默德将朝觐的最后一天定为“古尔邦节”。在这个节日里,穆斯林们盛装打扮,兴高采烈地去参加寺庙仪式(聚集仪式)。仪式很独特。有条件的地方,每人要宰杀一只羊,七个人一起宰杀一头牛或一头骆驼。然后把肉分成三份:一份给自己,一份给客人,一份给穷人。仪式结束后,开始走访亲友。
?
假期。 3月12日在伊斯兰历农历年,这一天是穆罕默德出生的日子。穆斯林非常重视这个节日,以纪念圣人,歌颂穆罕默德的美德,铭记他的教诲。这一天,人们聚集,诵经,颂赞圣人,讲述圣人事迹,共进晚餐,俗称“圣会”。相传穆罕默德也在这一天去世,因此穆斯林也称这一天为“圣禁忌”。
回族最突出的饮食习惯是禁食,而且要求严格。在肉类方面,回族只吃分蹄反刍动物的肉。例如牛、羊、骆驼、鹿、山兔等的肉;家禽中只吃鸡、鸭、鹅、鸠、鸽子等肉。水产品中,只吃鱼和虾。在这些可食用的动物中,无论是那些自死的动物外邦人所杀的,也不可吃;只有清真寺的四位大师(刀师)或阿訇宰杀的才可以吃。
食用牛羊动物中,筋、骨、油、肉、肝、肺、皮、心、腰、肠、肚、管、头、蹄等部位均可食用;如二门(肛门、生殖门)、胡须(鼻须)、耳朵、脊柱(脊髓)、爪子(蹄子)、大脑(大脑)、鞭子(牛鞭)、膀胱(膀胱)、胰腺、老虎(睾丸) 、二血衣(血、衣袋)等都是不可食用的部分。
除不吃猪肉外,回族还不吃下列动物的肉:有爪不反刍的动物,如马、骡、驴、猫、狗、象、虎、豹、熊、狼、狐狸、老鼠和貉;性情暴烈的鸟类,如鹰、鹞、秃鹰、猫头鹰和乌鸦的肉;两栖类的蟒蛇肉,爬行类的蛇肉;奇异的水生生物如甲鱼、泥鳅、鱼、蛙、蛤、海参、蜇、螃蟹等(但海鲜的禁食范围有一些变化)。
回族禁猪肉等,直接源于伊斯兰教。它原本是生活在热带干旱的阿拉伯半岛的一些游牧民族的古老生活习惯。后来穆罕默德将其纳入《古兰经》作为伊斯兰教正典。 《古兰经》认为,禁止猪肉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猪“肮脏”、“肯定不洁净”。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信仰和法律的源泉,是穆斯林行为的最高规范。由于《古兰经》规定了斋戒,所有穆斯林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则。这些斋戒规则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逐渐演变为回族人民的生活习惯。这些饮食禁忌习惯已为回族人民世世代代所接受。
回族除了禁食猪肉等食物外,还忌烟酒。这回族不喝酒,宴席时也不用酒。这是一个习俗。然而,这种习俗和限制在一些地方和很多场合都存在,比如宴会和节日。为了增加欢乐的气氛,表达欢乐的心情,有时还点点酒,喝点酒。然而,宗教界人士和虔诚的穆斯林则严格遵守《古兰经》的规定。
对于禁烟没有明确的规定。据学识渊博的老伊玛目介绍,伊斯兰教创立时阿拉伯半岛还没有烟草,所以《古兰经》中没有关于吸烟的书面描述。因此,吸烟与否,无论是在世界各地的伊斯兰教教派还是在我国,都有所不同。有些教派允许吸烟,而有些教派历史上就已经禁止吸烟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