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河灯、祭祖、烧纸锭、祭亡灵、放火、送羊。

放河灯(也常写为“放莲花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用于纪念已故亲人、祝福生者。流行于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彝族、白族、纳西族、苗族、侗族、布依族、壮族、土家族等地区。 3月3日、乞巧节、中秋节,人们常在水边放置河灯。

道教、佛教在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七月半、中元节、鬼节、盂兰盆节)举行宗教节日时也会放河灯,所以大多数人错误地认为放河灯是一种宗教活动。

扩展信息

1.河北:

泊头市、南皮县带来水果、腊肉、酒、钱等。7月15日前往泊头市、南皮县扫墓扫墓。而把粮食抱到田秆上,就叫“推新”。广平县中元节期间,人们用新鲜的食物祭祀祖先,并准备水果、蔬菜和蒸羊送给孙子,称为“送羊”。清河县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上坟祭祀,给女儿送蒸面羊。

2.山西:

永和县学者在这一天祭祀魁星。长子县牧羊人在中元节宰羊与神仙较量。据民间传说,这可以提高羊的产量。肉也送给亲戚。家里穷,没有羊的,就用羊形状的蒸面来代替。阳城县农民将麦渣做成猫、老虎、谷物等形状供奉祭祀于田间,谓之“行田”。马邑县中元节期间,人们将小麦面条做成儿童的形状,称为“面条人”,送给彼此亲戚的孩子。中元节期间,新县农民将五彩纸挂在田秆上。

一: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一年一度的“中元节”中元节,佛教中称为“乌兰节”。 2:相传这一天,阎罗王会打开“鬼门”,即地狱之门,让被囚禁的鬼魂出来自由漫游。直到七月底他们才会返回地府。 3:因此,民间流行在这个时期祭祀已故亲人,烧钱元宝、烧纸蜡烛、放河灯、举行祭祀活动,祈求祖先保佑,消灾增福,或者拯救死者的灵魂。解决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