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的生活习俗

2008年到2013年我在呼伦贝尔工作了五年,经常和蒙古人接触。他们的生活习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众所周知,蒙古族是马民族,以畜牧业为生,也有人从事农业生产,以农耕为生。从事畜牧业的蒙古族住在蒙古包里,每个家庭都分配一块草地,放牧不同数量的牛羊。每年牛羊数量的增减是根据当年家庭的生活开支来确定的,不会无故扩大规模。他们不想积累更多的财产,因为他们认为这会给他们带来麻烦。除了放牧,其余的时间都花在了生活和幸福上。可见蒙古人没有贪欲,生活平淡幸福。

蒙古人的生活方式是与汉族明显不同。饮食上以牛羊肉为主,其余为奶饼、馒头、大饼等。 男子喜饮酒,一喝就醉。待客之道就是大碗喝酒,吃很多肉。喝到醉了才能成为朋友。如果你屈服于他们,他们将永远不会再关注你。蒙古族像草原一样思想开放,性格热情奔放,能歌善舞。 《呼伦贝尔大草原》这首歌会让你喘不过气来,烦恼也会烟消云散。

写下蒙古族的待客习俗?

全部展开

1.献哈达

哈达是蒙古族日常仪式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接客人和日常交往的礼仪。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哈达,蚂蚁们表达吉祥的祝愿或赞美,渲染尊敬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口指向接受哈达的客人。客人应起立,面向献哈达者,专心聆听敬酒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客人应微微向前鞠躬,献哈达的人应将哈达挂在客人的脖子上。客人应双手合十于胸前,向献哈达的人表达谢意。

2.奉茶

到牧民家或旅游景点时,主人或服务员会先给客人奉上一碗奶茶。客人应稍微站起来,用双手或右手夹菜。千万不要用左手夹菜,否则会被认为不礼貌。主人或服务员倒茶时,如果客人不想喝茶,请轻轻地倒茶。用勺子或壶嘴碰一下碗的边缘,主人就会立刻明白客人的意图。

3.敬酒

给客人敬酒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物的精华,是五谷的结晶。他们献上最珍贵的食物,表达草原牧羊人对客人的尊重和热爱。通常主人将酒倒入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放在长长的哈达上,并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敬酒歌。如果客人拒绝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的不尊重。看不起他,不想真心对待他。

客人应立即接酒,用无名指沾酒中,向天、地、灶的方向敲击,以示对天、地、火神的敬意。如果您不会喝酒,请不要强迫自己,但可以触摸嘴唇作为接受的标志体现了主人纯真的友谊。

4.热情好客

蒙古族自古以性情豪爽、好客着称。对于来到他家的人,无论是常客还是陌生人,他都充满热情。首先,香喷喷的奶茶上来,一盘盘白色的奶皮和奶酪端了上来。喝完奶茶后,主人会端上醇厚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招待客人一杯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烤肉招待客人,也是有一定规矩的。

比如,一根琵琶骨配四根长排骨;牛肉配上一块脊骨、半块肋骨和一段肥肠。女孩出嫁前或出嫁后回娘家时,都要吃羊胸肉。羔羊的小腿骨、下巴、脖子上的肉都给晚辈和孩子们。接待贵宾或过节时这几天,人们会举办全羊宴。

扩展信息:

蒙古文化

1.民族图腾

蒙古族崇拜的图腾有狼、鹿、熊、牦牛、鹰、天鹅、树木等。 《蒙古秘史》开篇第一句写道:成吉思汗的祖先是博尔特克纳和他的妻子怀马兰勒,他们生来继承天命,是蒙古人崇拜的图腾狼和鹿。蒙古人。

此外,受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蒙古族也崇拜龙,部分部落崇拜树图腾、牦牛图腾等。各种图腾神话反映了蒙古民族的特点和特点。与北方民族特别是阿尔泰民族的神话有许多相似之处,体现了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

2.语言

蒙古人有自己的语言。蒙古语属蒙古语族阿尔泰语系瓜格语系,有内蒙古语、卫拉特语、巴尔虎布里亚特语、科尔沁语四种方言。

3.艺术

蒙古族是一个热爱音乐、能歌善舞的民族。被誉为“音乐之国”、“诗歌之国”。蒙古族自古就过着游牧生活,以追求水草为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蒙古族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天才创造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财富。

蒙古族舞蹈节奏欢快,动作矫健,以抖肩、搓臂、马步最具特色。蒙古族经典传统舞蹈一般有“马刀舞”、“筷子舞”、“安代舞”、“杯碗舞”等。主要传统乐器有莫里乌曲尔、“雅托嘎”(“蒙古筝”)、蒙古琵琶、蒙古尤克里里、蒙古战鼓。

参考来源:人民日报Online - 俄罗斯军队来华受到蒙古姑娘热情接待并亲吻哈达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蒙古文